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太子在线阅读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23节

大唐第一太子 第123节

    “让开!”富贵娘推开人群,走到中心,看向青年,“说得太好了。老娘早就想说了,不过老娘之前害怕,胆子不够。可老娘现在不怕了!”

    她转身面向人群:“不光这些,你们自己数数,西红柿西瓜辣椒,连同最近丰收的土豆,哪一样不是朝廷给的。”

    杨富贵附和:“不只,朝廷还在给我们做筒车和水车呢。”

    “是啊。这桩桩件件你们都忘了吗?我一介粗鄙妇人,别的不懂,但我知道做人得有良心。前朝的时候,我们过得是什么日子,如今呢?这都是因为谁!因为朝廷!

    “要不是圣人四处征战,扫平威胁,我们能安稳呆在长安?要不是太子弄出这么多东西,我们能生活得像今天一样滋润?你们,你们,还有你们……”

    富贵娘叉腰,一排排指过去:“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虽然不熟,但我知道,朝廷给的这些种子你们都得了。还有你们,都水监的官人刚给你们安了水车吧!

    “怎么着,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你们自己摸摸自己的胸口,良心呢!你们的良心还在吗?被狗吃了吧。”

    被点到的人一个个低下头,羞愧难当,却仍有极个别不承认:“现在说的是朝廷要弃城,这怎么一样。”

    杨富贵直接把人揪过来就是一拳:“你脑子呢?你有没有脑子,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弃城这话是谁说的,是朝廷说的吗?不是,是他们几个书生说的。他们懂得屁。

    “他们说朝廷要弃城你就信,那圣人还说他亲征了呢,你怎么不信?皇后跟太子还说今天是去亲自采收土豆,查看这一季土豆的收成情况,你怎么也不信。你非信他们说的没人瞧见仪架回城是吧?

    “皇后跟太子才出去多久,就算回来哪这么快。你猪脑子吗,猪脑子都比你聪明。畜生都知道跟在对自己好的人屁股后面跑。你呢?不信对你好的人,却去信那些不知道打哪冒出来的。”

    杨富贵与富贵娘长舒一口气,总算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了,舒坦。之前听着这群人的话,一忍再忍,简直没把他们憋死。

    一直帮着他们的小郎君虽然没有直接说过身份,但村长提点过。小郎君叫长孙官人表哥,长孙官人却没叫小郎君表弟,而是与他们一样称呼,对待小郎君的态度也不是寻常表哥对表弟。

    长孙官人是皇后的娘家侄子,这点大伙儿都是知道的。那能教他表哥,还能让长孙官人这般对待的人能是谁?

    更别说豆皮腐竹西红柿等等哪一样不是太子弄出来的东西,而小郎君每次都能首个拿给他们。这身份简直已经呼之欲出。

    小郎君对他们那么好,他们怎么会不信小郎君,去信这几个狗屁书生王八蛋!

    “对!我们得了朝廷的土豆,我们的土豆刚收成,我们今天还吃了土豆呢”

    “是啊,朝廷对我们好,朝廷没说要弃城,他们没说,我们便不能轻信别人。”

    “要信也要信朝廷,信圣人,信太子。”

    “信圣人,信太子!”

    ……

    就如李承乾所说,有一个人站出来,就有第二个,接着是个四个五个……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这一步,甚至许多本已被煽动的百姓也渐渐回过神来。这种现象就好似是多米诺骨牌,只需一个初始牌子,就能绵延一大片。

    突厥人面色大变,他们心知此时只需再推一把,他们苦心筹谋的大好局面就会瞬间化为泡影。

    而这一把也不难,长孙氏与李承乾回城既可。

    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此时,人群后方不知是谁嚎了一嗓子:“皇后与太子来了。”

    众人顿住。

    皇后跟太子来了这里?

    也就是说,皇后与太子回城了!

    百姓纷纷回头张望,自发自觉让出一条道,张士贵等禁军将护甲重新穿上,护在两侧。李承乾挽着长孙氏的手一步步朝人群中心走去。

    富贵娘握紧杨富贵的手:“你看到了吗?是……是小郎君。”

    “看到了,看到了。”

    二人既欣喜又激动。

    虽然他们早已猜到了小郎君的身份,但终归是猜到,即便有九成可能,总归还是存在意外的。

    可今日他们得到了证实。原来小郎君真的是太子啊。

    他们居然跟太子说过话,跟太子呆过一处,还给太子做过胡饼。这是多大的荣耀啊。老杨家祖坟冒青烟了。

    富贵娘眼睛越来越亮,突然余光瞄到几个书生还站在台子上,好似傻了一般,嘴巴张大一动不动,十分嫌弃。

    她上前直接一脚一个把人踢下去:“皇后跟太子来了,你们怎么好意思比他们站得高。还读书人呢,我看你们脑子里装的全是猪屎,书读再多也没用。”

    杨富贵:?诶,我的娘啊,我才刚抬腿呢,你怎么动作这么快,好歹给我留一个啊,让小郎君看看我的神威。

    他有点懵,几个书生比他更懵,实在是富贵娘这几脚来得突然,干净利落,直到摔在地上他们都没缓过神来。咋回事,他们怎么就下来了?

    富贵娘笑着转头看向李承乾:“小郎君……哦,不对,是太子。”

    哎呦,她一拍脑袋,赶紧拉着杨富贵跪下:“草民参见皇后、太子殿下。”

    末了,还悄悄问杨富贵:“是这么行礼这么说吧?娘没做错吧?”

    杨富贵:……我也没行过啊,你问我,我问谁去。

    下一刻,百姓接连跪拜:“参见皇后、太子殿下。”

    “参见皇后、太子殿下。”

    声音如浪,万民臣服。

    被迫被周边人强行拉着一起跪下的突厥人:!!!

    第82章 国不负民,民不负国。……

    形势陡然转换。

    长孙氏笑看李承乾:“去吧。”

    李承乾点头, 他答应阿娘会把此事办得漂漂亮亮的。阿耶不在,阿娘身边只有他,他当然要护着阿娘,不能让阿娘站在前面而他躲在后头。况且他说了要帮阿耶的。阿耶在外征战, 他当然要守住后方。

    李承乾握拳, 抬步上前, 一步步踏上台子:“诸位平身。此间之事我与母后已经知晓。”

    李承乾冷眼瞄向书生又将目光收回来, 接着说:“不知这几位自何处听说朝中有人提议迁都弃城。此事确实有, 但已被父皇当即驳回。父皇此去渭水,带着诸多能臣良将。这一战父皇不会退,我与母后也不会退。”

    这话宛如一记定心丸, 百姓脸上缓缓浮现出释然的笑意。可就在这个时刻,人群中传出一个十分突兀的声音:“可是……可是如果突厥兵强马壮,且是二十万大军。便是不退,我们……我们能赢吗?”

    李承乾眼睛眯起来, 很好, 一只虫子跳出来了。

    这话仿佛是一个信号, 近处假装百姓的三个突厥人眼珠闪动, 立时开口:“是啊。太子殿下, 若是赢不了,便是不退有什么用, 长安迟早会城破。我军与突厥兵力悬殊。如此悬殊,要怎么胜!”

    李承乾轻笑:“你从何处得知我军与突厥兵力悬殊?”

    突厥人一愣,目光看向书生。

    书生骇然:“我们……我们也是听别人说的。”

    “听说?听何人所说?”

    书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不是他们不想答,而是他们也不知对方是谁啊。

    人群中又一人出声:“太子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不是实情?那我方是不是比突厥强,一定能打赢他们。”

    李承乾挑眉, 哦,第二只虫子。

    “比突厥强?可能吗。突厥可是二十万大军,我们哪来这么多人。没有的话,那岂不是说突厥人还是会入城。我们……我们怎么办?”

    啧,第三只,而且还知道唱双簧呢。

    他们每说一句,李承乾嘴角就上扬一分。这显然是突厥人见局势倒转,心急如焚,阵脚乱了。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于突厥人而言,如果这次计划失败,他们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所以他们必须抓住今日的时机,不容有失。

    而此时的情况,谣言已不能用,那么能抓的唯有突厥大军二十万这点。就算无法完美完成任务,让长安大乱,也至少要完成一部分,退而求其次,小乱也行。

    近前的突厥人宛如下定狠心,不达目的誓不甘休,再度上前逼问:“太子殿下既已出面言明朝廷不会退,那能不能再同我们说说,我们与突厥到底相差多远?”

    李承乾眼珠一转:“你在套我的话,你想从我口中得知我方兵力情况与战略安排?”

    突厥人浑身一震:“啊?不不不,太子殿下误会了。我们只是想知道,我们究竟能不能赢。我们只是单纯害怕。”

    “害怕?你们刚才动手殴打官差不是很勇猛吗?你们还说既然连官差都打了,不如直接掀了衙门。打官差不害怕,掀衙门不害怕,面对突厥却怕了?”

    李承乾冷嗤:“原来你们突厥都怕自己人的吗?”

    自己人……

    突厥人身形一僵,还不等他们做出反应,禁卫军已然出动,瞬间将三人擒获,撕拉,扯开他们的衣服,三人怀中匕首哐当落地。

    兵器。竟是兵器!

    寻常百姓怎会有兵器,又怎会随身携带。

    到得此刻,还有谁不明白,这几人有问题。

    杨富贵惊呼出声:“你……你们是突厥人。突厥的细作?”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突厥细作,他们竟跟着突厥细作一起质疑朝廷,一起殴打官差!

    众人神色大骇,扑通再次跪下:“太子殿下,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跟他们可不是一伙的。官差我们本来也不想打的,是他们,是他们先动的手。我们是被他们骗了。”

    “对对对,我们是被骗了。我们以为……以为……”

    以为什么再不好意思说出来。

    李承乾轻笑:“不必如此,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突厥的阴谋,与你们无关。今日之事,不论是动了手的还是没动手的,朝廷都不会追究。”

    众人悬着的心落了地,纷纷磕头谢恩,可在庆幸之余面上难免仍旧带着几分忐忑。李承乾自然知道这份忐忑是因为什么。因为正如突厥人所说,不退不代表会胜。弃城突厥会来,战败突厥也会来。

    “兵力与战略布署乃军事机密,绝不可泄。我无法从这方面回答你们。”

    众人连连摆手:“我们……我们没想知道这些。”

    是啊,于百姓而言,这些重要吗?不重要。他们在意的不是兵力与战略,而是长安城会不会破,他们将何去何从。

    “父皇曾与我说,战事无绝对,我不敢言这一仗一定能赢,但我们必会战至最后。”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其实他若是说我军与突厥差距不大必能获胜更能给众人信心。但是他不能。

    其一,他不想欺骗百姓,如今欺骗得了一时,他日战败,突厥大军袭来,他们当如何?他要的是安抚民心,控制恐慌,而非让百姓活在虚幻的梦中。如此对百姓不好,对他们也未必好。

    其二,谎言终究是谎言。梦里表姐说过反击舆论最重要的几点,里头有一项是揪对方的错漏。

    譬如对方列举了一二三四五,不必各个击破,找出其中错漏的一两点放肆渲染,把声势弄大,再字里行间有意无意质疑一下其他几项。

    如此大家就会觉得,一二是假的,三四五极有可能也是假的。什么,不是假的?怎么可能呢,没看一二这么假吗。

    便是他人举出实证,证明三四五确实为真也不重要了。因为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吸引到一二上面来,他们会很自然地反问:就算这般又如何,一二呢,一二怎么解释。

    今日他可以击溃突厥的流言,怎知他日突厥不会来击他。而他倘若撒下这个谎,便是亲自送到对方手中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