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太子在线阅读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37节

大唐第一太子 第137节

    李恪支支吾吾,只道:“我……我不知道。”

    “不急,太子哥哥不是说让你想想?那便好好想。”

    李恪应下来,第二日又与他身边新上任的侍读说起。这位侍读名唤宋清,正是已出宫宫女提红的新任夫婿。上任李恪的侍读不过数日,但因其与提红的关系,而提红又是看着李恪长大的。李恪对其颇为亲近。

    加之宋清本身学识不错,言语风趣,答疑解惑深入浅出,短短时日便已获得李恪的喜欢,愿意将自己的琐事说与他听。

    “宋侍读觉得我该不该答应?”

    宋清轻笑:“小郎君,此事没有该不该,端看小郎君自己的意思。小郎君是想随太子一起习武,共用太子的武师傅,还是想要属于自己的武师傅?”

    “属于自己的武师傅?”李恪抬头。

    “小郎君六岁了,早已到了武学启蒙的年岁。”

    “可是阿耶……”

    “这是小事,圣人不会不答应。圣人未安排不过是无人提及,他政事繁忙,一时想不到罢了。”

    无人提及便想不到吗?可太子的事情,四弟的事情,不必别人主动提及,阿耶也能想到啊。李恪眸光有点点晦暗,神色落寞。

    宋清看在眼里,闪过一丝心疼,他温声道:“小郎君,属下曾听闻太子说过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你对圣人的崇敬也好濡慕也罢,都要想办法让他知道。有些事情,若圣人太忙一时想不起来,你可以自己提。

    “圣人子嗣不少,往后还会更多。圣人掌一国要务,天下民生,自然不能在这些儿女小事上一一顾及。你得学会自己争取。”

    “自己争取?”李恪微微握拳,他可以吗?

    宋清上前,目光鼓励:“为什么不可以?去试试吧,就从这次武师傅的事开始。”

    李恪深吸一口气,他……他要试试。他也想有自己的武师傅。完全的,属于自己的。太子哥哥人很好,武师傅也很强,甚至还有程将军时时指点。可他还是想要个专属于他的武师傅,哪怕差一些。

    下定决心,李恪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杨妘。杨妘也不阻止,任由他自己去跟李世民说。果如宋清所言,这种小事,还是儿子想学习的事,李世民完全没有反对的必要,几乎没做考虑,顺口答应下来。

    这次的成功让李恪十分高兴,不只高兴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武师傅,更高兴于他第一次主动提出要求,阿耶就答应了,还答应得非常爽快,甚至夸他长大了,知道懂事上进了。

    这份喜悦萦绕在李恪心间持续了许久,让他好几天都美滋滋的。

    他高兴,杨妘更高兴,忍不住开库房亲自选了两样东西让拾翠赏给宋清,感叹说:“是个会说话,会劝导人的。”

    宋清说得没错,帝王的儿女那么多,怎能顾得过来,若自己不争取,那就只能沉寂下去,被别人赶上。

    杨妘此前费心费力给李世民敲耳边风,替李恪寻先生为了什么,不就是想李恪好吗?她没想过那些不该想的,却也盼李恪与李世民父子亲近,感情和睦。不与嫡出相比,只需在庶皇子中,李恪能做到排前的那个,往后长大分封就藩,封地总不会差。

    另一边。

    听闻李恪有了自己的武师傅,不来东宫与他们一起习武,李泰稍稍松了口气。为什么说是稍稍?因为转眼李承乾就说:“这样也挺好。大家各学各的,每年来两场切磋,看谁学得更好。或是一块骑马狩猎,看谁的猎物更多,也挺有意思。”

    李泰:!!!

    好家伙,意思是李恪跟阿兄丽质切磋,他在旁边干看着;李恪跟阿兄丽质狩猎,他在旁边慢悠悠骑马晃荡?

    不,不只如此。现在还只有李恪,但以后呢?文武皆是大事,同等重要,阿耶都很看重。虽说阿耶从没强迫他习武,却也没不许别的兄弟们学啊。有阿耶这么个武艺高的榜样在,谁不想讨阿耶欢心?到时候必然多数是要学的。

    那……那岂不是人人都能跟阿兄丽质切磋狩猎,就他不行?

    凭什么!

    李泰内心的危机感再度燃起,并且比之前更加高涨。不行,他必须跟阿兄丽质站在一起,绝对不能被别人夺了他的位子。哪怕只是这一个方面,哪怕仅仅只在切磋狩猎之时,也不行!

    于是在懈怠了数日后,李泰又把落下的武课给捡了起来。

    对此,裴行俭瞥了眼李承乾:“你故意的吧?”

    “什么故意。我这不都是为了青雀吗?虽说他现在是瘦下来了,但就他那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的性子,胖回来也是早晚的事。凡事贵在坚持,怎能半途而废。”

    裴行俭呵呵:“就这么简单?”

    “当然。”李承乾郑重点头。

    当然啊,当然……更多的不能说。

    他可是盼着青雀做候补的,虽说没人规定当太子当皇帝一定要文武双全,但他又不是要青雀一定学得多好,可总得会点,至少强身健体需要吧。

    太子是储君,以后是皇帝。看他阿耶就知道,这是个累人的活。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个好身体,上位后怎么办?他是想让青雀顶替上他的位子,不是想把青雀累死在这个位子上。

    所以预备工作从“本钱”开始。

    哦,还有一项至关重要。那就是必须给青雀多扎十七八个心眼子,七八十个更好。免得再被阿耶一忽悠,就又缺心眼了。

    想到此,李承乾就很生气,心中暗骂李世民奸诈。转头就去李世民面前晃悠,不断诉说李泰最近习武多努力,多刻苦,多厉害,多棒棒哒。

    言外之音非常分明:你有本事让青雀不学,我就有本事让青雀再学。来啊,咱俩比比,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谁怕谁。

    李世民:……

    第92章 老奸巨猾的李世民。

    成功扳回一局, 李承乾心情倍好,转头继续学文习武,闲暇顺便在大臣圈子里瞄几眼, 看能不能再拉几个好苗子进蹴鞠队。生活过得无比欢快。

    欢快着欢快着,姜照前来辞行。长安城以及附近周边的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事宜已基本安装完毕,他要出京去往外地继续督办了。

    此次辞行, 一来是感谢李承乾的提携之恩, 一来是将他屋中那些已经不太用得上的模型送给李承乾。本还有点离别愁绪的李承乾看着面前的模型, 眼睛瞬间就亮了。

    姜照果然是好人咧!

    这样的模型让人格外眼馋,不搞一个简直心痒难耐夜不能寐。他早想要了,就是不太好意思开口索取。没想到姜照这么上道!

    嗷嗷,试问后世哪个男孩看到惟妙惟肖的军工模型不想要一个。这个虽然不是军功, 却也差不多了。精致程度简直一绝。

    李承乾整颗心瞬间被模型占据,直接将模型摆在殿内, 天天下课就往屋里跑,爱不释手。见谁都要显摆显摆,还拉着蹴鞠队的所有成员去参观,甚至特意端到李世民面前炫耀,那个嘚瑟劲,看得李世民直皱眉。

    这些都罢了,李世民忍。但他竟无意间听到李承乾拉着李泰李丽质裴行俭悄咪咪计划:“等姜照往后做得模型多了, 我都买过来,日后定居洛阳,在那开个农具博物馆。我做馆长, 你们做副馆长和干事。”

    李泰李丽质裴行俭不解:“为什么是洛阳?”

    “因为长安在阿耶眼皮子底下啊,离得太近了,他那么烦人, 我们怎么逍遥?而除长安外,便只有东都洛阳最是繁华。我肯定得选个繁华的地。而且我听说洛阳花卉一绝,每年春日还有各种赏花宴呢。”

    李世民:……

    这能忍?就问,这能忍!

    小兔崽子,琢磨离家出走仗剑江湖还不够,又琢磨着去东都自立门户过逍遥日子了!

    李世民咬牙切齿,差点没当场把李承乾抓过来教训一顿,顾虑着李承乾的性子,怕越是手段强硬,越是让其叛逆反弹;更何况李世民总觉得,若当面开口拆穿李承乾的小心思,李承乾恐会直接摊牌,连装都不装了。

    犹豫再三,他最终忍住了。但回头看到李承乾一屋子的模型,越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丫丫的,暂且没法完全扼杀你的小心思,还不能给你找点不自在了。呵呵。

    于是,这天下学后,正手脚麻利收拾着东西,准备回去玩模型的李承乾被于志宁等人叫住。

    于志宁率先开口:“听闻殿下得了几个水利灌溉农具模型,不知可否让臣等瞧瞧?”

    李承乾一顿,诶?要瞧他的模型?这是羡慕了?嗷嗷嗷,瞧瞧瞧,给你们瞧。让你们羡慕死。于是兴致勃勃带着几人来到寝殿。

    模型就摆在殿中,十分精巧,还是水循环模式,水车一边将水流输送上来,水流经洞口流下,又入水源。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水车转动之时,旁边的迷你石磨也跟着缓缓旋转。

    于志宁陆德明孔颖达瞬间被镇住,现今出来的水车,他们是见过实地实物的,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等东西还能做成模型,而模型几乎等同于还原了实物,简直匪夷所思。

    “三位先生觉得这模型如何?是不是特别棒,每天都想多瞧几眼?要不是太大太重还有水不方便,我都想天天抱着睡呢。”

    三位先生齐皱眉。

    于志宁叹道:“制作精细,巧夺天工。这位姜典事果然大才,不怪殿下如此看重他。只是听闻殿下最近十分喜爱此物,吃饭睡觉都得看着。这怕是不太好。殿下需知,玩物丧志。”

    李承乾微顿。

    诶?这群人不是来参观他的“新宠”吗,怎么忽然又扯到说教上来了。一句话把李承乾高高兴兴炫耀“新宠”的心情扫了个干净。

    他蹙着眉:“我没有玩物丧志。我每日都有认真听讲,认真习武,先生们布置的功课也都完成了的,未有错漏。我只是在闲暇时瞧一瞧,玩一玩。

    “玩物丧志虽然不好,但那是指在极度‘玩物’而堕落‘志向’的前提下,我心志不堕,只在闲暇时玩玩有何不可,怎能相提并论呢?”

    于志宁愣住,一股熟悉的感觉萦绕心头。

    他其实很疑惑,他一心想教导好太子,掰正太子一些不好的作风,将恶习扼杀在摇篮里。可为何每每都事与愿违,太子总能找到论点来反驳他,偏偏反驳的话竟还让他无法反驳。是他错了吗?

    “殿下说的也对,但所谓“玩物丧志”何人不是从偶尔玩玩开始?若不在萌芽之时制止,往后越演越烈又要如何矫正?”

    对此李承乾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说思想维度不一样,两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他感叹:“于先生,你注重的是学习,可是在学习之外,还有生活呀。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是人,不是神,所以我也需要。更何况这是模型,不是玩物。”

    于志宁摇头:“虽是模型,但与玩物也无甚差别。”

    “差别可大了。玩物只是玩物,但模型不同。你看看它,这个水车是立轮式。立轮式是我提出来的设想。每每看到它,我就会想到这段时间与姜照一起搞出来的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会想到一者对百姓之功,对大唐之功。

    “想到如今臣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我瞧着心里就欢喜。我心情好了,学习也更有动力。这也能督促我往后更用心弄出更多对百姓有利的东西来啊。所以,先生,这等惠利天下之举,你们不应该说教我,而应该夸夸我才对。”

    李承乾觉得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的功劳无人可以反驳,提到这点,于志宁总没话说了吧。哪知于志宁担忧更甚。

    太子殿下素来喜夸不喜贬,好听奉承恭维之言。闻得夸赞便洋洋得意,闻得批判便怒气冲冲。这点最是让他们担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帝王,更该如此。李承乾虽非帝王,却是储君,日后是要承继大统,登顶皇位的。如此做派,他日岂非容易被谄媚之人左右,变成宠信奸佞小人的昏君?

    想到此,于志宁又忍不住了:“筒车水车之事,殿下做的确实不错。但万不可自觉做出了一点成绩,有利于民便骄傲自满。殿下为储君,当时时自省,谦虚谨慎,见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今日做好了,该想是否能做得更好。”

    李承乾:???

    于先生啊,我不就说了个让你夸夸我?你夸我两句会死吗!你是怎么又拐到说教上的!

    李承乾已经服气了,他居然产生了“于志宁,不愧是你”的感觉,大约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对此居然一点都不意外。

    陆德明孔颖达就更不意外了,他们甚至暗自点头,十分赞同于志宁所言,似李承乾这一有点功绩便大肆夸耀,趾高气扬的性子,他们也是看不惯的。这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也便罢,可这是储君啊。这怎么行!

    一人张了张嘴,正打算接上于志宁的话语,李承乾已然抢了先。他嘴角一勾望向于志宁,行吧,本来还打算看在你是我先生,每次功课教导也算用心的份上好好跟你说话。但你既然不想好好说,那就别说了。

    “于先生,请问何为一点成绩,何为很多成绩?若我为百姓所做只是一点成绩,那何人是很多成绩?古往今来,哪个太子做到了?于先生从前与我说的那些贤能者有吗?”

    于志宁张着嘴,突然哑声。

    因为他发现,不论是高转筒车还是水转翻车,都可说一句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更别提土豆更是千万年难遇,能活万万人,说句是天下百姓的活菩萨也不为过,若再加上此前推广于民,成为百姓一计谋生的西红柿与腐竹豆皮等物……

    更别提,殿下前阵子才智斗突厥人,一举戳穿突厥人的阴谋,安抚百姓,使全程民心所向。

    试问这等政绩,别说古往今来的太子,还是只有六岁的太子,便是将天下众多帝王全部算上,又有几人能有?贤能者?谁比得上他贤能?

    对于这些,于志宁是钦佩的、欢喜的,更是欣慰的、自得的。这样的太子是他的学生啊。是他于某人的学生啊。往后史书传笔,太子是千古一帝,他就是千古一帝的帝师。

    也正是因此,正是因为李承乾不一般。他们做老师的更应该严格教导,务必不能让其变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大唐未来的日月之光啊,怎么能出一丁点差错呢?

    所以凡是会让太子懈怠,会使得太子走上歧途的东西他们都需要制止,将一切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绝对不能让太子沉迷玩物,更不能让太子沉浸在自己的功绩里,自命不凡,只愿意听奉承谄媚夸赞之言,而听不得劝导规训与批评。

    若太子稍有闪失,若太子养成恶习,毁了大唐这么一个万丈紫微星,便是他们这些做老师的失职,他们万死难赎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