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太子在线阅读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73节

大唐第一太子 第173节

    “你怕她难过,怕她受不了。那我呢?我就不难过,我就受得了?”李恪语气中不自觉带上无法自抑的哭腔。

    “婢子……婢子也不想这样。小郎君亦是婢子看着长大的,更是婢子一手带大的,婢子怎会忍心将你置于此种境地。可是没办法,我们没办法。

    “宋清说,你跟太子殿下终归是对立的,他不能眼见你与太子感情越来越深,到时候你只会更难过。

    “他说当初建议你去崇文馆,是因为崇文馆内学士、直学士都是渊博之人,更是朝中重臣,而入馆学子亦是权臣勋贵之后。进入崇文馆你不但可以有优秀的先生教导学业,还可以结交诸多人脉。”

    李恪轻哂:“还有一点你忘了说吧。与太子一系处得近,也更方便以后我按照你们的要求行事。可他没有料到太子待庶出也这般宽厚,没有想到我们能处得毫无芥蒂,对吗?”

    拾翠默然。

    李恪深吸一口气,仔细打量她半晌。

    阿娘曾说拾翠与提红同她一起长大,是她最看重最信任,也是这天下间最不可能背叛她的人。最不可能背叛?瞧拾翠现在一口一个宋清说,显然已经陷入了对方给她规划的“美好未来”,并甘愿沉迷。

    拾翠,靠不住了。

    李恪张了张嘴:“你是如何得知的,提红告诉你的吗?”

    拾翠愣住,转瞬明白他问的是什么,摇头道:“不是。婢子是无意间发现的,与提红无关。此事提红并不知晓。”

    李恪颇为讶异:“提红身为宋清的枕边人,竟然不知?”

    “提红心思不够细,言行举止也不够谨慎,宋清担心若让她知晓会泄露痕迹,因而一直瞒着她。”

    李恪神色闪了闪,想问什么张开嘴后又闭上了,没有再问,只道:“你也出去吧。让我静一静。转告宋清,这阵子不要来找我,我不想看见他。”

    拾翠出门就看到等候在不远处的宋清。

    “小郎君怎么样?”

    拾翠摇头,将李恪的情况如实告知。

    宋清蹙眉,担忧地望向殿内。

    拾翠抿唇:“你回去照顾提红吧。小郎君这边,我会慢慢劝的。”

    宋清颔首,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

    千里之外,某院落。

    闵崇文放飞信鸽,将取下的信息展开递给身后的青年:“到底只是个十岁余的小少年,突然得知这么大的事,有些情绪是难免的。他确实需要静一静,更需要时间去消化。

    “即便再如何生气,他仍旧按照宋清所说做了伪证,没有半分要说出实情的意思。可见这其中的利弊他是明白的。属下想,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想清楚,会听主公的话。”

    青年微微点头,刚把纸条放下就剧烈咳嗽起来。闵崇文急忙取来药粉用温水化开伺候青年服下:“还望主公多多保重身子。”

    青年摆手,慢慢缓过来,轻笑道:“我知道。大业未成,我怎么甘心死呢。”

    转而神色又落寞下来,看向远方:“他现在岁数确实小了些,倘若可以,我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去逼他。但我的身子如此,恐再拖几年,便来不及了。我想要亲眼看到一切尘埃落定的那天。”

    大夫说,以他的情况,左不过就这两年了。所有事情必须在他活着的时候去完成。他很清楚,如今这批仍效忠隋室之人,矢志不渝,是因为有他在。

    倘若他去了,这些人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誓死效忠?没了他在幕后主持大局,李恪又会不会按照他所留下的布置一样样去执行?他都不知道,算不准。

    甚至于待他去后,很可能一切都会失控,他生前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灰烬。这是他无法接受的。所以他没有办法再等了,他必须在生前完成全部计划。

    青年深呼吸,双手握紧。

    他一定要做到,也一定能做到。

    第126章 他要先确保那个孩子的……

    长安。

    李元方的葬礼办得四平八稳, 顺顺当当,没有再出什么风浪,更未激起多少波澜。各方按制送了奠仪有所表示后便完了, 仍旧过着自己的日子。好似李元方在他们的生命中无足轻重。当然,也确实无足轻重。

    这个认知让李元亨心里十分不是滋味,纵观天下,真正会为李元方之死感到伤心的人寥寥无几。那么他呢?等他死后是不是也会这样?

    思及此, 李元亨神色有些落寞。

    尹德妃,哦, 不, 如今只能称尹氏了。尹氏端了餐食入内, 近前劝道:“九郎故去,阿娘知道八郎心里难受,但饭总是要吃的。你难得进宫来掖庭一趟,今日便陪阿娘吃一顿吧。”

    李元亨努力收拾好心情入座, 瞧见尹氏的菜食微微愣住。两菜一汤,虽然不见珍稀食材, 却也有荤有肉, 还挺新鲜,卖相不错。

    “阿娘,这……”

    尹氏轻笑:“八郎放心, 不是因你要在这吃,阿娘才额外费银子换来的。我与张妹妹如今的日子好过不少。天天如此。”

    李元亨稍顿片刻, 转瞬明白关键。

    李元方的死给他们换来许多关注。有皇后二嫂下令, 阿娘与张姨娘在此的生活虽仍旧算不上太好,却比从前强许多,不会太难捱。而他, 阿耶发了一通火气,李元景等人受了罚后也再没有来找他麻烦,甚至跑来与他说对不起,说没想过要李元方死。

    可这有什么用呢。元方已经死了啊。

    只是元方的死……

    李元亨蹙眉:“阿娘,我总觉得九弟的死不对劲。”

    尹氏颇感讶异:“什么不对劲?”

    “旁人与九弟素无来往也便罢了。可我与九弟关系亲厚,总是比别人要多了解他几分的。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因为受不了兄弟们的欺凌起了轻生的心思。但即便如此,他在死前,总会想见张姨娘一面吧。

    “他知道张姨娘还等着他的,他怎么可能这么狠心。就算他不在乎我,不在乎阿娘,那么张姨娘呢,他也不在乎了吗?

    “况且死法千百种,他若真想死,应该把事情做得更激烈些,而不是如现在这般自己一个人悄悄跑去跳湖。偷偷跳湖有什么用,如今还算结果好的,二哥二嫂亲自审查,问明缘由。可李元景等人也不过受了顿训斥糟了点惩罚,既不伤筋也不动骨。

    “我知道九弟对李元景他们是有恨的。既然有恨,那么即便要轻生,他也会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譬如死在他们面前,或者设计死在他们手里,把动静闹得越大越好。这般一来,李元景等人必会被重惩。即便死了也总算是报复了回去。可他现在这么做算什么?”

    尹氏眉头一跳:“或许元方并不是想轻生,他只是失足了。”

    “失足?”李元亨眉宇间的褶皱更深,“他怎么会去湖边呢?上个月他才差点落入大安宫的水池里,是我拉住了他。我当时就告诫他,不会水不要往水边去。他答应了,他答应得好好的。他答应了啊!”

    尹氏手中汤勺落入碗里,一把抓住李元亨:“八郎,这话你都跟谁说过?”

    “我不知道该同谁说,也不知道能同谁说,因此只在今天与阿娘提了。”

    尹氏松了口气,目光锐利起来:“八郎,你记住。九郎就是落水了,是他自己不小心落水了。”

    “可是……”

    “没有可是!”尹氏音量拔高,吓了李元亨一跳。

    察觉过来自己激动了些,尹氏深呼吸略作调整:“八郎,虽说你提醒过他,但你也不确定他是不是一定会完全照办,对不对?况且九郎当时心情不好,或许他没有想到这点,或许他把你的话忘记了呢?

    “再有,你说他可以选择别的死法,用自己的死去报复李元景。但是八郎,你要知道,报复一个人也是需要勇气的。九郎或许被他们欺负得很了不敢呢?”

    李元亨抿唇,还想说什么,尹氏一把保住他:“八郎,别想了,别再想了。此事已经定案,就让它结束吧。八郎,阿娘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阿娘只有你。元方已经出事,阿娘不能让你再出事。”

    她抱住李元亨,小声道:“你要明白,当日落水的不只有李元方,还有李恪。元方是自己落水,这话是李恪说的,也是他亲眼所见。”

    李元亨眼中划过惊异。

    阿娘是在提醒他,如果元方的死有蹊跷,那么说这话的李恪就有问题。

    “元方与他并无冲突也无关联,他为什么要……”

    尹氏摇头:“世人都有秘密,鬼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不管因为什么,都不是我们能够探究的。八郎,阿娘不想你掺和进别人的秘密里,得知他人秘密的人不会有好下场。阿娘是想你平平安安的。阿娘知道你与元方关系好,你若觉得对不起他,那么就替他照顾好张妹妹。”

    李元亨一顿,转头看向另一间屋子。那里住着李元方的生母张氏。自从得知李元方的死讯之后,她就疯了。每日恍恍惚惚,不是喊着李元方的名字四处寻人就是抱着枕头当李元方哄,偶尔清醒的时候一个劲哭。

    “阿娘如今能靠的只有你,张妹妹能靠的也只有你。八郎,听阿娘一句劝。好好生活,不要去理会多余的事,不管这事是什么,总归都与我们无关。我们只要不掺和进去,当什么都不知道,就能安稳太平。

    “如今已是年节,翻过年你就十一了,再过几年,年岁到了,你就能找个机会求圣人放你去封地。若是之前或许会有点难办。但现在元方的死让你阿耶态度宽和许多。皇后也对我们多有照料。可见圣人亦不会太揪着从前的事。

    “到时候你去求一求皇后,得她几分怜惜,让她帮帮你。把我与张妹妹接出去奉养。我们与你一起去封地。八郎,事已至此,你得想想阿娘,想想你张姨娘。倘若你再有何意外,你让阿娘怎么办,让你张姨娘怎么办!”

    李元亨嘴唇几度开合,想说什么,面对尹氏哀求的眼神最终败下阵来:“好。我答应阿娘。”

    尹氏松了口气:“这么做是对的。毕竟你说的疑点只是你以为的疑点,你没有任何证据,别人不会轻易相信。而且你非是百分百确定事情一定有蹊跷。

    “如果查清楚是你想多了,你此举就等同是在给李恪泼脏水。李恪即便是庶出,也是当今圣人的庶出,还是庶出里的头一份,不是现在的你能构陷的。八郎,你要明白,时移世易,我们如今谁都惹不起。”

    李元亨深吸一口气,无奈点头,可低首看着面前的菜食,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如今能不受欺凌,阿娘能比从前过得好,都是李元方用命换来的啊。李元方如若当真死得不明不白,他们享有这一切却不闻不问,真的能够心安吗?

    李元亨陷入迷茫。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年关过去,上元节至。

    大唐实行宵禁制度,每年唯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天会暂驰宵禁,上元节便是其中之一。这日长安会举办灯会,难得夜间比白日热闹的时刻,全城灯火通明,行人如织。不但平民百姓会去游玩,勋贵世家与皇室子弟也是期待已久。

    李恪躲着众人,七弯八拐,来到一间院舍内。这是宋清的住处,亦是提红的住处。

    提红看到李恪显得十分高兴:“小郎君怎么来了?可是找郎君?今儿街上热闹,郎君出门了。”

    “我不找宋侍读,只是刚好出宫,想着许久不见提红姑姑,便来瞧瞧。”

    提红轻笑:“难为小郎君还记着婢子。”

    李恪神色微动:“姑姑已经出宫,夫君乃朝廷命官,可自称臣妇,不必再称婢子。”

    提红一愣,转而摇头:“即便身份变了,可对于主子与小郎君来说仍是一样的。婢子还是婢子。”

    李恪眸光闪烁了一瞬:“姑姑还是这样。怪不得阿娘总说能得你和拾翠姑姑相伴是她之幸。”

    “小郎君这话言重了。能伺候主子是婢子的荣幸才对。小郎君今日似乎有些不一样,是不是有心事?”

    李恪没有直接回答,继续说:“阿娘这几日同我提起你们之间的趣事。她说你从前傻傻发誓要一辈子伺候她。阿娘回答你往后若遇见意中人只怕就不会这么想,还会求着她开恩了。你说你不要臭男人,只想跟在阿娘身边。没想到如今……”

    “是啊,没想到如今我亦会成亲,还有了孩子。”提红低头抚摸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神色很奇怪,并不是简单的欣喜,似乎有些复杂?

    李恪看在眼里,问道:“宋清待你好吗?”

    “好的吧。”

    李恪怔住。好就是好,什么叫做好的吧?

    提红深吸一口气,莞尔笑起来:“他对我嘘寒问暖,事事顺着,自然是好的。譬如今日,我不想出去逛,他便说要在家陪我。我不愿让他错过外面的热闹,装作嘴馋想吃李记家的元宵,他便答应给我带回来。他对我一直是好的。”

    李恪侧目看过去,提红说得温婉,始终带着笑意,但他总觉得对方的语气与神色中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他分辨不出来那究竟是什么。

    “小郎君为何这么问?”

    李恪犹豫良久,开口道:“从前对你来说,阿娘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现在还是不是。”

    “当然。婢子对主子从未改变。”

    “对比宋清也是吗?”

    提红顿住。

    李恪进一步说:“倘若让你在阿娘与宋清之间选其一,你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