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在线阅读 -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第114节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第114节

    程二妮犹豫忐忑问:“灵哥儿,真要大量屯,还屯精品,那成本也要飞速上去。这……这万一卖不出去?卖不好……”

    程灵道:“二姐不要怕,做什么都有风险,这点风险我给你担着。”

    这话听着简简单单,可又实在是太动听了,程二妮听得目眩神迷。

    在程灵走后许久,程大妮忍不下去了,她催促程二妮:“二妮,你还要发呆到什么时候?”

    程二妮却答非所问,痴痴道:“大姐,咱们灵哥儿这么好,见过了他,往后要什么样的郎君,才能被咱们看在眼里呢?”

    第176章 新的设想,这世上什么钱最好挣?

    程灵离开追月号,很快又回到了白鹭染坊,然后交代给了洪广义两件事。

    第一,是要洪广义去市面上探问米珠簪花的价格,第二,则是要洪广义去城中牙行多跑几趟,看一看哪里有适合的铺子,可以用来开脂粉斋。

    能买就买,买不到的话,租也可以。

    洪广义得了令,心知程灵又有了新的计划,当下便劲头十足地行动起来。

    程灵的新计划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程二妮的小挎包而起,程灵左右思量,最后还是认为,要想使程二妮的挎包形成“品牌效应”,一个固定的,有名有号的店铺,至少应该要有。

    此外,程灵这段时间也一直都在考虑,除染坊外,还有什么事业是来钱快,不难做,又不至于触动到上层阶级敏感神经的?

    比如酿酒,这就一定不成。

    虽说程灵的蒸馏法能够轻易将浊酒精炼成清酒,看起来这门买卖一本万利。然而“酒”这个东西,在古代太敏感了。

    自酿少量精品,用在某些关键时刻,这样的事情程灵可以做,但要大批量去卖酒,那却绝对不成。

    即便有了涪阳王的令牌,那也不行。

    靠山山倒,靠水水跑,别人的“势”再强,那也是别人的。程灵不想在自身大势未成之前,去触碰那些敏感的东西,平白趟雷。

    没必要给自己的人生增加难度,一步一步向前走,顺势发展不好吗?

    所以在经过各方面的考察、比对之后,程灵最终还是将目光瞄向了女性市场。

    程二妮的小挎包是一方面,此外程灵还打算做一些口脂、香丸、手工皂之类的东西,开一个店铺,将这些全都放到一起卖。

    俗归俗,但套路是成熟的,经典的,这就挺好。

    找一个合适的铺子,那不是朝夕之功,有些时候还需要碰运气。程灵将这个交给洪广义以后,就另外带人去了自己在平安坊买的宅子,开始布置工坊事宜。

    程宅隔壁就是工坊,程宅目前在挖化粪池,这个东西构造并不复杂,程灵打算等程宅这边修好以后,再给隔壁工坊也修一个。

    她吩咐洪峰:“我这里有些图纸,你去寻几个工匠,将这些图纸上的东西分批做好。”

    洪峰一下子就明白了,程灵要的东西是要保密的,所以她才叫分批制作。

    “郎君放心,小的懂了。”洪峰郑重收好图纸,精神十足地大踏步出去,办事去了。

    程灵失笑,其实她给洪广义的图纸也算不得什么紧要机密,主要就是一些用来制作手工皂和口红的工具,还有模具。

    这个东西的重点还是在配方,至于配方要怎么保密,程灵也早就想好了。

    一个是,目前工坊的工人,只从程氏部曲当中招收,另一方面,程灵则准备将工坊实行流水线管理。

    每个工人都只负责其中一部分工序,大家都不能掌握完整配方,再加上小组长之间互相监督,虽不说万无一失,应该也能最大限度地做到配方保密。

    程灵布置好各项事务以后,又收到了来自吴耘那边的信息反馈。

    吴耘先前被程灵分派出去盯梢商人佘炳富,回来后,吴耘表情气愤,开口就说:“师傅,这个姓佘的,跟戴氏宗族那边的人有接触!”

    吴耘很气愤,程灵却顿时目露了然。

    戴氏宗族,先前就想谋夺戴记染坊。结果程灵这边将染坊买了以后,戴氏宗族那边倒是没了动静。程灵还当他们决定放过这个染坊了呢,却原来人家是准备暗地下手。

    程灵立刻就问吴耘戴氏宗族的具体情况,吴耘如今也细心了,他连忙就将自己查探到的东西一五一十地都讲述给程灵听。

    程灵过后又去问了戴思媛,将两方面得来的消息做了印证,顿时心里有数。

    戴氏宗族的根基其实不在雍州城,而是在城西三十里的四方镇。

    在四方镇一带,戴氏族人盘根错节,有小有身家的商人,也有囤积土地的地主,还有在衙门任职的小吏……

    总的来说,戴氏一族在四方镇算得上是很有头脸的那种。

    当然,他们的力量也出不了四方镇。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初的戴氏族人除了用宗法力量逼迫戴思媛姐弟,在戴思媛上了称量台,强要卖染坊的时候,他们也别无他法。

    如今染坊已经到了程灵手中,戴氏宗族走不了明面上的路子,竟是想在暗地里给程灵使坏。

    吴耘恼怒道:“师傅,主导这些的,主要是戴老三。他是戴氏族长的亲侄,要不然弟子晚上去一趟戴老三家……”

    说着,他做了一个割喉的手势,气势汹汹道:“必要让他知道知道厉害,看往后还打不打歪主意!”

    程灵便转头看吴耘,顿时有些惊奇。

    这个徒弟也在不知不觉间成长转变了,从前见到有人刺杀程灵,吴耘吓得瑟瑟发抖,结果现在……呃,程灵也不知道这种转变是好是坏。

    她沉吟了片刻,思索道:“去一趟也无妨,但不必直接露面威胁。你可以见机行事,寻些小麻烦给这位戴老三。”

    什么叫寻些小麻烦呢?这个就随便吴耘自由发挥了。

    程灵道:“你有分寸,切记不可太过。”

    吴耘顿时就兴奋起来,一副摩拳擦掌,要搞事情的期待表情。

    他又问程灵:“师傅,那佘炳富那边?咱们要做什么吗?”

    程灵道:“不必,盯着些便好。此人的确是山阳郡来的客商,在雍州商会也曾拜过码头,戴氏与他的关系应该不深。他若见好就收,咱们就当与他做了个平常生意。他若是还不死心,再去警告不迟。”

    吴耘离去后,程灵又在染坊内转了一圈。

    见学徒们染布都很上进,洪广义则从船上又挑了两名力气大,手巧的人出来,跟在一旁,一同学习染布。

    这两个,算是程灵将要培养的“嫡系大师傅”。

    戴思媛履行“顾问”职责,全程跟着,不时指点。

    程灵见一切都在正轨,新买的一批胚布也到了,大家染制新货,热火朝天,便放了心。

    她的心思于是就又转到了萧蛮的病症上头。

    程灵决定出去走走,去雍州各街道再逛一遍,尤其是要去看看雍州的各大书肆,看看是不是能有什么医书,让自己触类旁通。

    第177章 神奇秀逸摘星楼

    雍州的文学风气其实并不算昌盛,这主要还是跟雍州的地理位置有关。

    程灵从小庸河前街出来,一路走一路看,一边更是竖起耳朵接收各种信息。

    其间也路过几家书肆,旁听了一些读书人的谈话,有些感慨颇为类同。

    比如说有书生抱怨:“你们这书肆里头,怎么话本子一堆,时文却没得几本。看来看去都是这老三样,我都看得能背了。掌柜的,怎么也不想法子找些新书回来?”

    掌柜的却也叹息:“唉,瞧郎君这话说的,当是老朽我不想收新书么?实在是没有门路啊!咱们雍州不比上阳、山阳那些地方,话本子比时文好卖,老朽我有什么办法?”

    为什么话本子会比时文好卖呢?

    程灵虽不与人攀谈,但她边走边听,一边默默观察分析,心里对此倒也有些判断。

    雍州靠海,商业发达,人心难免就要更浮躁些,能够坚定信念一心向学的人自然就少了。商人逐利,卖话本子比卖科考时文更挣钱,当然就会更倾向于收集话本子。

    此外,魏国的科举制度虽然比起齐国要完善许多,但实际上科举的盛行也就是最近二十来年的事。

    是如今的魏皇在大力推行科举,开科取士的制度才得以在魏国实行了下来。

    但士族对于学问的垄断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要打破这个垄断并非朝夕之功。

    在民间,尤其是对普通的商户人家与寒门中人而言,识字或许不难,但要接触到有深度,有大学问,并有助于科考的经典书籍,却非常之难。

    不少的世家,甚至是以藏书为底蕴!

    如此一来,市面上的书肆中,反倒是话本与杂书流行,至于说科考时文与各种经典集注,却是凤毛麟角,少见难见。

    偌大一个雍州城,书肆也不多,程灵原先所设想的——寻些医书来看,竟是寻了个寂寞。

    只能说她之前想得太美了,其中一家书肆的掌柜则道破了玄机,人家说:“哎哟郎君啊,你要看医书,那不该来书肆,去那医馆寻啊,或许有某位大夫,愿意卖你一两本呢?”

    这是带着调侃意味的玩笑话,程灵拱拱手,回以一笑也便作罢了。

    不然怎么说古代信息垄断呢?要不然又怎么说这时代庸医多呢?

    都是信息闭塞和秘技自珍惹的祸,就这么一番对比下来,医学和文学都被垄断得厉害,反倒是商业方面的许多东西,流通又繁荣。

    直到走到学府街的时候,程灵忽见前方人潮涌动,一道道声音在高扬欢呼:“摘星楼开了!卢公子昨夜观星象,言道今日酉时是极好的时辰,可以开摘星楼!”

    “太好了,酉时到了,快些过去!”

    “也不知道今次进入摘星楼的条件是什么?上回的诗赋,最后才取了十名入选者,太难了。”

    “上上次是对对联,足足取了三十五人进入摘星楼呢,如果这一次还是对对联,那就太好啦!”

    “嘿,想的倒是美,便是对对联,那也不是寻常人能对出来的,三十五人你当很多?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也不为过……”

    听着这一声声议论,程灵一边顺着人潮向前快步而去,一边也渐渐将这个摘星楼看明白了。

    原来摘星楼是雍州卢氏开办的一家特殊的书楼,书楼中藏书之多自不必说,内中许多经典都是卢氏珍本,外间极难得见。

    整个雍州的读书人,几乎就没有不想去摘星楼中畅读一番的。

    但摘星楼虽然对外开放,开放的时间却并不一定,每次开放之前,据说都要卢氏的郎君观星占卜,才能确定时间。

    这个时间因此就具备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有时候十天半月,摘星楼也不开放一回,有时候隔个三五天,说不定它又会连着开放。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摘星楼反而越发受人追捧起来。

    毕竟,人都有那么点劣根性,轻易能得到的东西,不见得会珍惜,反倒是这种神神秘秘,似有若无的存在,却是格外能勾人惦记。

    而摘星楼的引人之处,又不仅仅在于它的不定时开放,更在于,即便是开放了,它的进入门槛也很高。

    每一次,摘星楼前的入门试题,都会引来无数人围观。

    不仅仅是读书人,还有许多看热闹的闲人,哪怕自己不可能答对试题,进入摘星楼中,但就是在旁边看个热闹,也是一番盛况。

    这种热闹,谁又会不想看呢?

    而对于读书人而言,这其实又是一种变相的扬名之机。苦读多年,等的是什么?除了功名利禄,不就是人前显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