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节

    谜底提示就四个字:打一药名。

    温润直接提笔就写了个药名,递给了店家。

    店家一看,上头就两个字:空青。

    “可对?”

    “对对对!”

    于是,小老虎灯也到手了。

    温润看向了王珏:“你呢?想要个什么灯笼?”

    “这里的不要,换一家吧。”王珏拉着温润:“您不是说过,不能可这一只羊,薅羊毛么。”

    那店家就几个最好的灯笼,剩下的都是凑数的,普通的花灯。

    要是这会儿没了好灯笼,谁还来这里看灯猜谜语?还是离开吧,换一家。

    那店家松了口气。

    温润乐了:“好,听你的。”

    这个二弟还行,小少年成熟得很,眼力见儿也不错。

    换了一家,王珏看中了一个莲花灯,温润去看了谜面。

    这是一个药铺挂的灯笼,上头就一种,莲花灯笼,一排八个,看着就喜庆又好看,整整齐齐的挺好看。

    王珏其实就是想要个灯笼而已,上面写着的是一句诗。

    踏花归来蝶绕膝。

    温润又看了旁边的一个灯笼,上面写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

    这八个灯笼的谜底,就一个,打一药名。

    “这个挺好。”温润提笔写了谜底。

    第一个的谜面是:踏花归来蝶绕膝。

    谜底就是“香附”。

    第二个的谜面是:人间四月芳菲尽。

    谜底就是“春不见”。

    那店家一看,温润一口气猜对了两个出来,惊讶的不得了:“可是同行?”

    “并非杏林高手。”温润乐了:“只是给家里弟妹求个药莲灯笼回去,保佑小孩子们健康平安。”

    作者闲话:

    定时了,江湖熬不了夜,也起不来床……呜呜……定时好了

    第69章 年会啊!

    “哦,原来如此。”那店家让人拿了灯笼下来:“不过您猜对了灯谜,请留下两个谜面,并且告知谜底,本店也好再挂上新的灯笼。”

    他这么说,一直在看温润,明显是不信温润说的话。

    万一这是个同行呢?

    这年头,同行是冤家啊。

    这灯谜也是他请人出的,他们可没那个文采,除非是真正的读书人。

    药店的人不认识温润。

    温润也明白,自己一连猜了两个灯谜出来,对方有些怀疑。

    温润只好提笔写了两个灯谜。

    王珏趴在那里看了一眼,读了出来:“敲山震虎,威风扫地?”

    那店家一愣,看温润的眼神都不对了:“你这是什么意思?”

    骂人不带脏字儿啊?

    “这是谜底。”温润写了两个谜底,塞给了店家。

    王珏看了一眼,小声的跟王瑾道:“敲山震虎的谜底是驱风散,威风扫地是虎力散。”

    “都是成药。”王瑾点了点头:“比单打一药名强多了。”

    陈旭也跟着点头:“的确是高明很多。”

    那药店的店主赶紧点头哈腰:“多谢赐教,多谢赐教。”

    温润将莲花灯,递了一个给陈旭:“你也拎着,这是药店的莲花灯,保佑你们身体健健康康。”

    “谢谢老爷。”陈旭没想到,温润要了两个莲花灯,其中一盏是给他的。

    “乖。”

    带着人在灯市上溜达了一圈儿,还是陈旭大着胆子:“老爷,可以去书院看看吗?那里想必也有灯。”

    “行啊,去看看吧。”温润看了看几个孩子,三个小少年很开心,他们是很想去书院看看。

    书院哦!

    其他人也挺兴奋,书院啊,这可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去的地方,温举人不带着,他们连大门都进不去。

    书院的大门是打开的,一进大门就是个广场,这里也可以停靠马车,还能在这个时候,挂满灯笼。

    而且都是最好看的灯笼。

    另外,这里还有一些小吃摊,这是一年之中,书院唯有打开大门,欢迎人进去赏灯看花又有东西可以吃,有地方可以歇脚。

    一群人进了书院的广场。

    书院这边的灯笼,倒是很多,可惜看的人也多,猜的人少。

    因为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根本看不出来那灯谜是什么意思。

    温润倒是能看得出来,他相中了一个好看的八角灯,不是宫灯的样式,因为要是宫灯的话,可能就僭越了。

    只是八角等也很漂亮啦。

    这是一盏最漂亮的花灯。

    上头写了一个灯谜,谜面也非常的文雅:汉主行间亚父亡。

    没点文学功底的人根本猜不出来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谜底提示只有六个字:猜一灯谜用语。

    温润提笔写了四个字:增损离合。

    “猜对了!”

    守着灯笼的是书院里的人,这人是个少年,活泼好动,被派来守着灯笼,看着猜谜的人是温润,顿时蹦了起来:“先生出了这个题,全书院的人都没猜出来。”

    “嗯。”温润抬手将灯笼摘了下来:“这个是我的了。”

    “当然!”那少年又道:“按照规矩,您要留下一个灯谜的,最好是很难猜的那种,让人猜不出来。”

    “可以。”温润点头。

    提笔写了个谜面:欲访孟尝却未得。

    谜底就是四个字:面不成文。

    想了想,温润又写了一份。

    谜面也很文雅,乃是:品尝杜康樽半空。

    谜面提示是打一花名。

    谜底就是:棣棠!

    “给你两个,看谁能猜出来。”温润笑着道:“谜底也不要告诉先生们,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

    “好,好呀!”少年乐得一蹦三尺高。

    温润留下了灯谜,拎着那八角灯:“走吧,咱们再看看热闹。”

    这会儿手头有灯笼,还有买来的一些小东西,一伙人开心的看了一圈儿,最后回到了客栈,大家都累了,洗漱泡脚之后,吃了元宵,才入睡。

    第二天依然是溜溜达达,温润难得放松了两天。

    结果正月十七的时候,温润还想放松一下的,就被张大哥拉去了鸿升酒楼,请他们所有人去吃了一顿早饭。

    “这么客气干什么?”温润被张大哥的热情给搞得有些受宠若惊。

    太热情了,热情的他都要吃不消。

    早点十分丰富,甚至还有太湖船点呢。

    更有蟹粉小笼包,片儿川,西湖鱼羹。

    “不是我客气,是我东家来了。”张大哥让大伙计安排其他人去旁边的雅间用饭,而将温润拉入了另外一个雅间。

    “这位就是温举人吧?老朽有礼了。”这房间里坐了一个老者,这老者大概是有些腿脚不便,是坐在一个木质的轮椅上,腿上盖着一个轻柔温暖的厚实毯子。

    穿着富贵,须发皆白。

    温润知道鸿升酒楼,也是在原主的记忆里知道的,但是知道归知道,却不知道这鸿升酒楼是什么人开的,开了多久。

    光知道这酒楼好像开了很久,而且很会攀附权贵,据说每一任的县令大人,内眷或者是亲戚,都会有鸿升酒楼的干股。

    不用投入银子,只拿钱,这叫分红,不叫贿赂。

    算是一种灰色收入,一般都是给县令的“投名状”。

    要不然,能这么安然无恙的开了这么多年的酒楼?

    “温老爷,这位就是鸿升酒楼的东家,鲁宝,鲁老爷。”张大哥道:“虽然鲁家在县城名气不大,可这鸿升酒楼,也开了很多年了。”

    “鸿升酒楼……府城的连升酒楼,可否与您这有关系?”温润想起原主的经历,在府城的时候,他们是住在一个叫连升酒楼的地方,那里的店家,好像也姓鲁。

    “那是嫡亲兄长所开,亦是家里祖传的产业,如今,应该是兄长的嫡长子,我的亲侄子在打理了。”鲁宝老爷摸着胡子道:“老朽这腿脚不便,已经许久没有见过兄长了,兄长年事已高,我们兄弟很少见面,又因为家里的孩子,没在一起长大,这感情上也不太……呵呵呵,算了,不说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