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32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32节

    指不定什么时候,这样的人,顺口说两句话,皇上就会多想一些。

    当官的,尤其是京官,最怕皇上多想,多琢磨,有的时候,会节外生枝。

    “皇上给了什么安排?我是降职还是撤职?查办还是押解回京?”王珺笑着道:“我知道我做的事情小不了,能派你黑手刘老妖来,是怕我不服管教吧?放心,我都听大帅、不是,都听皇上的,认打认罚。”

    “你还认打认罚?”黑手,是刘老妖的外号,这人不管是干什么,都下得去黑手,当年在大营里头,有人看不惯还是三皇子的皇上,一来就划地盘,还带着家眷在军营里生活。

    还有的是其他皇子安插进来的人,地位虽然不高,可癞蛤蟆趴在脚背上,不咬人就恶心人。

    就是这刘老妖,亲自出手,在军营里啊,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将他们打了个人仰马翻。

    当时江南大将军就想收他做个先锋,或者是左右护翼的将军。

    可惜,这人不干,他就守着三皇子,或者说,是效忠这么一个人。

    刘老妖大名叫什么?不知道。

    刘老妖出身怎么样?不知道。

    刘老妖的家里人呢?还是不知道。

    这人就像是个三无产品一样,出身神神秘秘,办的什么差事,也是神神秘秘,他轻易不会出现,一出现就代表了皇上。

    基本上是说一不二。

    “是,认打认罚。”王珺态度摆在这里,希望可以减轻一点追责。

    “你知道你这次闹出来的事情有多大吗?”刘老妖又灌了一大碗的茶水,这次的茶水温度有一点点热,但是喝下去很舒服:“皇上为了这件事情,连后宫都不去了,在乾清宫待了三天,重臣闹腾的都快要把宫殿的房顶给掀开了!你付得起这样的代价吗?你认打认罚,你能扛得住吗?杀了江南半个官场的官员,虽然他们都该杀,可你把他们抓了,交给朝廷处理,不行吗?”

    “不行!”谁知道王珺摇了摇头:“刘黑手,你知道他们贪污了多少银子吗?朝廷这两年,给江南道多少修缮河道的银子?他们就贪污了五百万两之多!其中就算是从别的地方搂的银子,那起码也得三百万两是来自河道!要是治理的好,我什么也不说,请客吃饭,我花得起这个钱,我花的开心!可是他们呢?这二年就没有修缮哪怕一次河堤,那几个没冲垮的堤坝,还是托了人家高总督的福,那才是一个做事实在的好官!他在的时候,谁都不敢弄虚作假,也不敢贪污的太多,因为那是个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好坏,谁也不敢在河道上糊弄他。现在呢,河道总督才升任不到二年,贪污了多少银子?你知道吗?在他们家的地窖里,挖出来整整五十万两官银!要是光凭他那个职位,就是给朝廷当长工,当一百年他也挣不到这么多银子,都是足金足两的雪花银,户部发放的五十两一个的银元宝。”

    官银,这可不是一般的银子。

    本朝初期,钱币混乱,银贱钱贵,私营典当、钱庄操纵货币兑换,从中渔利。

    为了理顺经济秩序,朝廷在各省设立“官银号”,也就是连城钱庄,统一货币,调节钱价。

    官银一般都是出自官府的银库,足金足两的雪花银。

    官银统一都是完整的银锭,通常制成元宝样式。

    普通的银子流通,通常都以铜板和碎银子为主。

    使用者也不同。

    官银刻有相应的字样或图案,只有官方能够使用,在官银支出给各地和个人之后,会将官银溶成民间用的银锭子样式,或者剪成碎银子。

    而普通银子是民间百姓、私人组织及官员进行使用。

    用途更不同,官银的主要用途在军饷、官薪、宫用、各地建设、赈灾等支出。

    普通银子是作为日常货币使用。

    官银轻易不会在市面上流通,一流通势必会引起注意,这也是为什么,王珺一个劲儿的逼问那些贪官污吏们,银子在哪儿。

    因为他知道,这帮人没把银子花出去!

    每个朝代对官银的管制都不一样,但法律都差不多,市场上都不准流通官银,一但被发现不是蹲监狱就是直接被杀头。

    作者闲话:

    2023年二月的第一天,求推荐和打赏,thanks?(?w?)?

    第317章 无罪反升官

    说实话,这些银子想要融了重新铸造,然后花出去也行,但是一般的人这么做可以,官员这么做,容易授人以柄。

    加上能融了银子的私银铸造的地方,谁还没个靠山啊?万一这事儿露馅了,纸包不住火啊。

    所以他们就没敢动这些银子,正在琢磨办法,想要把这些官银私有化,这就发大水了。

    “但凡是不发大水,但凡是他们还有点时间,这些官银就都化成了银子,再也不是官银了。”王珺道:“你说他们该杀不该杀?”

    “该杀!”刘老妖点头:“千刀万剐了他们都不为过。”

    “对吧?”王珺道:“所以我着急啊,这是抢时间呢,何况朝廷的赈济来得慢啊,我先把灾民安排好再说,这眼看着就要秋收了,这边是颗粒无收,还不得先弄好了银子,去有粮食的地方收购粮食啊!”

    “行了行了。”刘老妖摆了摆手:“我知道你有不得已的苦衷,皇上也不是那不体谅的人,念在咱们都是同袍的份上,我也替你说了好话,来吧,人都在呢,我们也歇够了,供桌呢?香案呢?宣读圣旨吧!”

    “早就准备好了。”陆岑总督在一边严肃的道:“请侍卫大人宣读吧,不管皇上如何惩罚王将军,江南道活着的官员们,联名上疏保王将军。”

    众人异口同声:“我等原意保王将军!”

    刘老妖冷冷的看了他们一眼:“没想到你们还挺团结的嘛,文官乐意保武将,这事儿可不多见。”

    “不多见不代表没有。”温润将香点燃:“请。”

    古代宣读圣旨,温润头一次见,不同于在影视剧里演的那样,跪拜什么的,可投什么的,那样的圣旨是最高规格的,这个圣旨不用那么麻烦。

    大家弄好了之后,就都肃穆朝东北方向,那里是京城的方向,不管对错大家这么站的,唯有王珺跟温润,是跪在香案前,然后这位刘老妖就掏出来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温润当时就愣了一下,

    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

    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

    “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识。

    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三种形式的使用场景是不一样。

    “诏曰”多用于法令等国家大事颁行之时;

    “制曰”多用于赏赐,这里的赏赐是封号、财物等,一般不用于升迁;

    “敕曰”多用于官员升迁,起到警示之意。

    这圣旨一开头,就“敕曰”,温润都有点没反应过来,后头就是一堆的赞美词汇,不得不说,这圣旨就是厉害啊!

    内容花团锦簇,通篇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一概都是词汇华美的赞赏,什么“忠勇可嘉”、“坚毅果敢”等等。

    最后,终于说到了重点上。

    王珺,杀了江南道一半的官员,半个官场都给清空了。

    圣旨上一句话没提!

    反倒给王珺升官了!

    王珺是永清府的镇守将军,这地方水陆交通要道,本就是个肥差,结果他又升官了。

    从正四品的永清府镇守将军,升任了正三品的江南道镇抚将军。

    不要小看这变了一个字,却从固定职位,变成了可以出门打游击的将军。

    镇守将军只能在一个地方待着,比如王珺,除了过年,他就只能在永清府周围活动,轻易不能回老家。

    可是镇抚将军不同,不止是品级上去了,还有管辖的事情也变了。

    镇守一地,又能剿灭安抚,他可以在江南道整个区域里带兵,而不必跟江南大营打招呼。

    他虽然属于地方,却成了自由人。

    上头连斥责一句的话都没有,这份荣宠,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圣旨不止这一份,王珺的这个里头没提温润,但是宣读完了这份圣旨,又给了王珺一封很厚的信:“这是大帅要给你的,你自己看吧。”

    说完,这位刘老妖又掏出来一份圣旨,这是给江南道总督陆岑的,夸赞他手段老练,政务老辣云云,通篇夸赞之后,准许他便宜行事,治理江南水患之事,顺便核查江南河道问题。

    但是没给他升官,可有了皇帝的这封圣旨,他等于是有了一道尚方宝剑啊。

    最关键的是那四个字:便宜行事。

    其他官员领了一道圣旨,说他们忠心体国,一心为民等等,也没有一句责罚的话,最后让所有人尽忠职守,治理好水灾之下的黎民百姓。

    刘老妖来的并不算突然,驿站里头早就有了准备,给他们安置下之后,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王珺早就饿了。

    抱着个东坡肘子就啃,刘老妖同样如此,不愧是一个大帅带出来的,那啃肘子的动作都一样。

    等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王珺就拿了信,叫温润跟他一起看。

    其实信里头,皇上也没说什么,只是告诉王珺,以后别冲动,虽然杀了贪官污吏是痛快了,可后续很麻烦,交给朝廷的人来办,他这个当皇帝的也不会放过他们。

    “皇上还是不知道,这里的情况有多糟糕。”王珺叹了口气:“我去巡视,安置的地方还算有吃有喝呢,那百姓们也受不了啊,希望他们能尽快返乡,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可能皇上也难吧?”温润想了想:“你要给他回信吗?”

    “回吧,跟他说一些这边的情况。”王珺道:“那帮人我杀也杀了,活不过来了,他也没处罚我,挺好,对了,你帮我想想,该怎么说呢?”

    温润让他先写了出来,然后帮他润色了一番。

    结果刘老妖第二天就要赶回去,王珺拉着他不松手:“那活着的俩人咋办?江南道御史和钦差大臣。”

    “皇上没说,我也管不着啊!”刘老妖一个扭腰脱困,就要上马,结果王珺又抓住了他的胳膊:“你不管谁管啊?留我这里?还是直接宰了?”

    “我不知道,我也不管!”刘老妖什么人啊?这些年真的成了个老妖怪,说话办事基本上是滴水不漏。

    他就没接到要管那俩人的任务。

    甭管是皇上的口谕,还是正儿八经的处置帖子。

    不管就是不管,也管不着。

    “那我直接咔嚓了?”王珺这个气啊,他比划了一下,恶狠狠地道:“到时候有人问起来,我就说,我宰了个钦差大臣。”

    江南道御史无所谓了,这人说是朝廷皇上的耳目,可估计是天聋地哑,根本没什么作用,可是那位钦差大臣不同,那可是个国舅爷。

    “我不知道!”这位就是一问三摇头,三问九不知,跟昨天那精明又阴暗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哎,你……喂!”王珺愣是没拦住刘老妖,只见他已跃上马背,一磕马肚子,马匹就跑了起来。

    一群人风一般的来,风一般的走了……这可真是来去匆匆,不过他带走了王珺的那封信。

    永清府这边的水是退了,大家急忙回到自己的地方,灾民们也陆续的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