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462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462节

    几个人听的津津有味儿。

    这鳌山灯先用色纸、竹蔑片和篾丝扎成各种骨架,再糊成山妖、水怪、鸟兽、鱼龙等千姿百态的花灯。

    演出时配以音乐,旁边就有一个乐班子,在吹拉弹唱。

    会场上高高地搭起一座天棚,两侧悬挂各式花灯,中间扎成一座假山(灯山),上有“苍岩翠柏”和“古寺禅林”等。

    表演起来,变化万千,栩栩如生。

    鱼儿摇头摆尾,如同在水里一样,甚至还有一条金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嘴里能喷云吐雾。

    这座鳌山灯棚下,有四根鳌柱作为支撑,其上为木质架构、缚扎冬青松柏枝叶的主体灯景,层层相叠,点缀各式大小花灯,最上层设一小亭,仿佛高耸入云,亭内端坐一位道教神仙人物,左右各立有一侍者。

    从图像要素与意象内涵角度来看,这座“鳌山灯”的形制设计虽然相对简约,但仍呼应了“形似鳌山”“金玉亭台”“仙圣所居”等要素,体现了“鳌山”神话母题的基本意象内涵。

    上头各种好看的灯笼,但是要猜出来灯谜才能拿走。

    怎么办呢?所有人都看向了温润,温润摸摸鼻子:“我来吧!”

    这些人就不是能猜灯谜的人。

    “好呀!”太子殿下第一个欢呼:“学生要那个猛虎下山的灯笼。”

    “我们姐妹要那两盏荷花与莲花。”后头俩公主也点了灯笼。

    王珺没要,但是皇上开口了:“那盏金龙吐珠。”

    那是这个鳌山灯里的主角儿,这是一家郡王府摆出来的,不然岂能用金龙吐珠?不过是形似而非神似,只是寓意好而已。

    温润只好上前猜灯谜,拜他是个古文学博士的前世,加上今生没少看书,还真都给猜到了。

    那郡王府也够意思,人家猜到了就给拿灯笼,看管鳌山灯的管事还挺会说话:“您可真是才华横溢,我们这灯笼好几天了,愣是没人猜出来,也就您了,一口气猜了这么多,还都对了!”

    哄得一伙人眉开眼笑的走了。

    这也就逛了一会儿,皇上他们就回去了,温润送他们走了之后才松了口气:“可是走了。”

    “能出来这一会儿就不错了。”王珺道:“宫里还有事情要他们去做呢。”

    正月十五,上元夜,宫里也有团圆饭要吃的,所以皇上太子跟公主也只能逛一下就回去了。

    俩人倒是没那么多顾忌,手拉手玩了个痛快,很晚才回去。

    等到正月十六的晚上,满城花灯都烧了个通透,这一年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王珺依然很忙,他抄家的后续也在不断的有事情,比如说发配边关的,戍边千里的,一些家眷太可恶,被打入教坊司,因为那些家眷做过不少恶事,故而待遇也不太好,打入教坊司的结果,也是罪有应得。

    等到温润忙活完了过年,眼看着就二月二了,王珺回来了,跟他商量个事儿:“家里思过院那些人,养着还是弄走?”

    “弄走吧?养着太费心思了。”温润皱了皱眉头,吸了吸鼻子:“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闹,这谁受得了啊?整日里闹幺蛾子,还是让她们赶紧走人吧!”

    “行,那我就去处理了。”王珺点了点头,就去处理了。

    温润没有问他怎么处理的,反正卖身契拿着,她们带来的东西,倒是毫不客气的收下了,人去了哪儿,不知道。

    最后就是思过院清空了!

    张三儿高兴的连蹦带跳:“可算是把这群瘟死的丫头送走了,再也不用伺候她们了!”

    惹得温润直笑他:“这么不满意啊?”

    “当然了!”张三儿苦着脸道:“你是不知道,送饭的老孙头儿,都要烦死她们了,整天作闹,实在是烦人得很。”

    再不走,老孙头儿都要抗议了。

    送走了这些人,温润就开始着手安排小豪的亲事。

    张红这个女孩是有盘算的,小豪不是在外城买了宅子么?她也买了一栋,算作她的嫁妆,且从这里出嫁。

    另外,她的那些东西,大将军府一个都没要,给她做了嫁妆。

    一出了正月,过了二月二,他们俩的日子就定了,定在了二月十六。

    “这么快吗?”温润觉得三月份也有好日子。

    “我俩都不小了,何况没那么多说法,早点成亲,我们也好有个家。”小豪摸了摸头,傻乎乎的笑着道:“再说了,过了三月,就是两位少爷会试的日子,等到会试结束,就该给两位小姐除孝了,到时候就该忙活两位少爷的亲事了。”

    算一算,事情还挺多。

    温润不有得点头:“倒也是!”

    于是开始忙活这俩人的亲事。

    这边亲事刚定下日子,那边又出事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这年过得够刺激,除了京中的这些事情、大事情之外,更有滇南王的事情,也爆发了,从江南爆发的,传信回来的是刘老妖。

    “是两位弟妹的事情有了进展?”温润看王珺回来就找他,说了这个事儿,就知道是有了眉目。

    “是有了进展,叫两个弟弟来,还有那两个姑娘。”王珺道:“一起听一听。”

    温润赶紧去安排,不一会儿人就聚齐了,都是一家人,张三儿跟梁二都来了。

    “薛家跟何家的案子调查清楚了,是滇南王那边派人截杀两家盐商,给的命令是斩草除根,鸡犬不留。”王珺刚说完,两个姑娘眼眶子就红了。

    没有流眼泪,是因为那个时候,眼泪都流光了。

    “不过你俩别担心。”王珺赶紧道:“调查出来的结果,是你们的父亲祖父被人蒙骗,后来发现不好,想要回头是岸,可惜没那么容易,就惹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这个查到的结果,也不是最终的结果,可对两个女孩子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只要不是犯罪,她们的出身就依然是清白的。

    对于这个结果,两个女孩子都接受的很良好。

    “你们两家的财产,其中有些不义之财,已经被剔除了,剩下的皇上会给你们俩一个公道。”王珺道:“你们自己也说了,一切求皇上给你们做主。”

    其实是因为两家盐商表面上的家产就那么多,可是暗地里的钱数可不少,也的确都是不义之财。

    皇上能给她们俩一个伸冤的机会,已经很给面子了。

    要是换成刘老妖,他是打算独吞两家的财产的,一分都不让出去。

    “是,我们俩都明白。”薛家姑娘点点头:“只要能沉冤得雪,其他的都顾不得了。”

    何家姑娘是听薛家姑娘的,她也没意见。

    “其他的事情就跟咱们家没关系了,你们也不用追问。”王珺道:“听说江南那边已经乱了,巡盐御史一天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幸好咱们家不在那边,不然也难免波及到。”

    温润吐了吐舌头,那边的巡盐御史还是他认识的人呢。

    事情说开了就好,两个姑娘回去后院了,王珺才说上头处理的结果,其中有隐瞒的这次也说了:“我也不瞒你们,此结果最好,以后两位弟妹也不用担惊受怕。”

    这案子发生了这么久,才给出结果,恐怕都要让人等急了。

    不过结果虽然好,却并非真相,真相是什么,已经没人对此案兴趣了。

    “知道了!”王珺的话,温润第一个附和:“咱们家如今第一件事情,就是小豪的婚事。”

    提起小豪的婚事,大家都乐了。

    七嘴八舌的说起他的事情,一个个出主意。

    小豪无父无母,张红也差不多,不过张红认了张三儿做哥哥,在他们成亲那天,是张三儿背着张红上的花轿。

    俩人成亲,虽然准备的时间短,可一切都那么顺利。

    等到成亲第二天,张红才显摆出来自己的嫁妆,看的小豪都吓坏了:“我这是娶了个财女啊?”

    “这些钱财足够咱们俩过一辈子了,有了孩子也够花。”张红道:“大将军说了,这些都是我的嫁妆。”

    “大将军对你可真好,对我也好。”小豪笑嘻嘻的道:“以后咱俩好好过日子,我不会花天酒地,更不会纳妾,就咱俩生娃儿。”

    “谅你也不敢纳妾。”张红白了他一眼:“快点收起来吧,这都是以后咱们家的家底。”

    小豪马上奉献出自己的小金库:“我也有钱,这些都给你管。”

    他的钱还不少,光是金子就有五百两,还有三千两的银子,一些乱七八糟的值钱玩意儿,其中有一整套赤金镶嵌红宝石的头面,一整套赤金镶嵌翡翠的头面,一看就价值不菲:“你哪儿来的这东西?可贵得很!”

    三五十个东西,打成一套可不容易。

    “这次抄家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要成亲了,就给我分了这两套玩意儿,说女眷们都喜欢。”小豪有点羞涩的道:“我觉得你应该喜欢,就拿了两套回来。”

    其他的钱财啊,小摆件儿什么的,都是小意思。

    主要是那些成了亲的人,各个都跟他说,新婚燕尔,一定要他好好地讨好媳妇儿。

    果然,媳妇儿张红笑了,笑的那叫一个好看啊!

    解决了小豪的亲事问题,等到他们回门的时候,回的是大将军府,张三儿家就在大将军府里,不过回了门,大将军府也接待他们。

    大概是成了亲的关系,小豪终于成熟了一些。

    不管外面怎么热闹,大将军府依然是威严的,温润则是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马上就要会试了!

    忙的他进宫给东宫授课的时间都缩短了一些。

    “先生,外面会试很忙吗?”太子殿下对于科举取士,只是一知半解。

    故而有些好奇,他对先生家的两个弟弟赶考,也有所耳闻。

    “很忙。”温润点头:“且举子们齐聚京城,那可是全天下最有才学的一群人。”

    第441章 会试啊会试

    会试啊会试,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相当于唐宋的礼部试(省试)。

    会试之称始于金朝,元、明沿用。

    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

    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也可一同应试。

    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明朝的时候,会试定为二月,但是本朝觉得二月北方太冷了!

    故而改考期为三月初九、十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