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女配沉迷学习2(快穿)在线阅读 - 女配沉迷学习2(快穿) 第137节

女配沉迷学习2(快穿) 第137节

    “你觉得裴长史这个时候会保谁?是保你这个宠妾的兄长?还是他唯一的儿子?”

    见王芃身子开始发抖,乔微就知道这人开始害怕了。

    有道是杀人诛心,她最是明白如何让一个人心神害怕,灭其信念。

    “刺杀朝廷命官,这可不是小罪,可是要满门抄斩的,你觉得裴长史会保你还是保自己儿子,又或者是保裴家全家?”

    乔微接着道:“他正愁找不到替死鬼呢,倒是没想到还有人上赶着当替罪羊的,相信裴长史知道肯定会很开心。”

    刺杀之罪到底该怎么判,自然是依照官员的等级以及受伤的程度,她刚才说的那种满门抄斩,是建立在她已经身死的情况下。

    只不过这些王芃并不知道,她拿来吓唬吓唬人而已。

    审问这种事情,一半靠骗一半靠吓唬。

    系统看着自家宿主吓人,赶紧抱起了法律书籍读了起来。

    这种时候就充分体现了一个问题:

    论律法学习的重要性!

    法盲当不得啊!

    “我、我说……”王芃赶紧道:“如果我说了的话,能不能饶了我这条命!”

    乔微轻笑道:“那要看看你提供的有没有价值了!”

    “什么意思?”王芃没明白乔微的意思。

    “你现在就算咬死裴槐,你觉得裴长史会放过你吗?”乔微问道。

    王芃原本燃起的希望又被乔微这话堵死了。

    是啊,他如果让裴槐死了,那裴锋源肯定也会找个机会杀了自己的!

    旁边的樊遵看得有些皱眉,他没太弄懂乔微是什么意思,明明王芃都快开口了,为何乔微又说了这样的话?这不是存心让王芃把话都咽回肚子里吗?

    很快他又听到乔微的声音传来。

    “所以为了你自己能活命,你该好好想一想怎么能让裴长史没机会杀你。”

    乔微道:“你是个聪明人,以前给裴长史做过的事情肯定不少,你只有把这些秘密都吐出来,到时候裴长史被问罪,自然就没机会对付你了。”

    “你说,对吗?”

    原本王芃还有些犹豫,但反复思索乔微这话,他觉得这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知县大人,我都招!”王芃赶紧说道:“只要你能保住我的命就好!”

    乔微笑道:“那就看你交待的有

    没有价值了,能不能戴罪立功!”

    “一定能!一定能的!”王芃赶紧说道。

    很快,王芃就像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裴锋源的所有事情都抖了个清楚。

    其实裴锋源和王芃的关系,更像是官员和门客的关系,裴锋源纳王芃的妹妹为妾主要还是为了官商勾结,一个有权一个有钱,总之一拍即合。

    其实裴锋源做下的罪行基本上都是大周贪官的常见罪行,比如官商勾结贪污受贿,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王芃私下联系,这些也是王芃知道的最多的关于裴锋源的罪行。

    至于其他的,也就是和裴槐有关。裴槐浪荡成性,只看他今日对乔微的所作所为就能知道这人平日里是多胆大放浪,强抢民女的事情不要太多。

    甚至据说裴槐之前为了抢一个小商户家的女儿,逼得人家一家死得死、下狱的下狱。

    这些事情王芃原本也不太清楚,裴锋源也不可能告诉他这些,这都是他听自己那个嫡亲妹妹说的。他那个妹妹是裴锋源的宠妾,很是知道一些秘密,王芃每次去裴家见裴锋源,很多时候都能被开恩见自己妹妹一面,所以才知道这些秘事。

    如今,倒是成了他的保命符。

    乔微心中发冷,但她历经多事,喜怒不形于色,还能够稳住自己的神色,倒是樊遵受不住了,气得差点甩了手中记录的纸笔!

    “简直岂有此理!东州长史,正四品的封疆大吏,在东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掌握无数东州百姓官员生死的东州长史,居然屡犯律法,这置我大周律例于何地!置朝廷威严于何地?”

    看着樊遵义愤填膺的样子,乔微倒是有些欣赏。

    她不怪樊遵沉不住气,而是樊遵如今的年岁也不大,也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正是一腔热血的好时候,如若青年都如她一般倒是不好了,正是有这样激情慷慨的青年为信念奋斗,大周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好一会儿,樊遵才缓过神来,对着乔微拱手道:“大人,下官失礼了。”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失态了。

    “无碍,樊县丞嫉恶如仇,这样才能为民请命。”乔微笑道。

    樊遵听乔微这么说有些惭愧,但很快又转换到了正事上:“这些口供……”

    “让他签字画押,之后再提审裴槐,将所有的口供罪证汇集一处,呈报蔺知州。”乔微说道。

    “要快!”

    他们之前也把裴锋源派到裴槐身边的人都抓了,但还是要快,再裴锋源察觉到不对之前,将一切敲定。

    “是。”樊遵道:“那之后您提审裴槐,我去王家将王芃所说的他和裴锋源的来往信件查抄出来。”

    乔微点点头:“去吧。”

    对于乔微来说,王芃都被她轻易拿下了,更何况一个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的裴槐了。

    裴槐早就对乔微十分害怕,特别是乔微将刑具一拿出来后,裴槐整个人就软了下来。

    更何况裴槐觉得自己并不是刺杀,只是想要来一场英雄救美,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罪,所以交待起来也没什么压力。

    这种事情他之前不止做过一次,也没有什么问题,最多就是作风不良,他自认和流放杀头这些不沾边,他现在只等着消息传到自己父亲那边,裴锋源来救他。

    可惜乔微不给裴槐这个机会,她将所有的事情审结后,让樊遵拿着证据去东州面见蔺知州。

    “大人放心,下官定然不辱使命。”樊遵见乔微如此信任自己,心中感动,一时间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

    乔微是齐县知县,无命令是不准许离开任地的,所以只能派下属前去,樊遵也确实不辱乔微之命,将所有的证据和口供面呈蔺知州。

    三日后,裴锋源被查抄下狱。

    自始,乔微在整个东州官场都出了名,齐县的那些乡绅大姓见有靠山的王芃都如此下场,一个个都不敢再做什么了,老老实实的,

    十分听话,乔微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

    又过了半个月,北水门彻底完工,当日北水门前,锣鼓鞭炮齐鸣,百姓欢呼雀跃。

    之后的夏季,齐县依旧雨水旺盛,但有了重建的北水门,齐县再也没有遭到水灾。

    为了感激乔微对齐县的功绩,齐县的百姓要为乔微建生祠,只是乔微并不愿意受香火供奉,齐县的百姓只能做了万民伞相送。

    此事传到京都,元和帝对着太女感叹道:“她真的做到了。”

    太女笑道:“儿臣早就说过阿微之才,旷世不出,区区齐县怎能难得住她?”

    见着女儿与有荣焉的样子,元和帝笑道:“你这样子比见了太女夫还高兴?”他有时候都不知道女儿是不是对姚微有异样的感情。

    一个月前,元和帝为太女赐婚冯家独子冯绎。

    太女不知道元和帝想差了,只道:“阿微跟儿臣说过,只愿和儿臣成一段君臣佳话,她和阿安不同,阿微是我知己,此生有一知己无憾。”

    见女儿眼中澄澈,元和帝就知道想差了。

    “朕原本将姚微贬出京都,就是想要试探一下她的本事,看看她是个只会在朝堂搅弄风雨之人,还是能踏踏实实为民做事的官员,如今看来姚微之才确实值得你重用。”元和帝说道,贬乔微去齐县,既是警告也是试探,若乔微能在齐县有所作为,他以后也不会拦着女儿亲近乔微。

    “儿臣替阿微谢过父皇。”太女高兴道。

    之后朝廷的任命下达,乔微由齐县知县升任东州司马,原本的东州司马为东州长史,自此乔微踏入五品之列。

    乔微离开齐县的那日,齐县数千百姓相送。

    “樊知县,以后这齐县交给你了。”乔微拍了拍樊遵的肩膀,她升任东州司马后,齐县知县之位由樊遵接任。

    “定不辱命。”樊遵对着乔微行了大礼,他这些日子从乔微身上学到很多,是将乔微当作半个恩师看待的。

    乔微来得时候只带了江氏和婢女,但是离开的时候却有许多学生相随,他们都是愿意跟着乔微继续学习算学之人。

    这些日子听乔微讲课的学生很多,这些人有些被乔微举荐给了其他地方任漕吏,自从齐县的北水门修好后,各地方都知道了乔微手下有一帮学生擅长水利之事,纷纷或写信来借调或由朝廷下令调遣,留在她身边的已经不多了,这些都是愿意潜心随乔微修习理工之学的人。

    这些人中没有苏佺。

    因为苏佺依旧选择了科举之路。

    当知道苏佺的选择的时候,乔微没有意外。

    “您会怨我吗?”苏佺颤抖地问着。

    乔微摇了摇头:“不会,我为什么要怨你?”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我尊重你的选择。”

    “求名求利是人之常情,如今的理工之学确实不适合求官求富贵。”

    “但我相信在将来,理工之学会被大周所重视,人人以理工之学为荣。”

    看着苏佺低着头,乔微笑道:“我虽推广理工之学,但我更喜欢一句话。”

    “百家争鸣,才是文化之盛。”

    科举所学的儒学治国之道,同样也是百家之中的一个,所以乔微从不怨苏佺。

    ————

    到了东州后,乔微依旧如之前一样寻了一间学堂,利用空闲时间授课,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

    在东州的三年时间里,乔微不仅和蔺知州一起重新丈量土地,清缴税赋,还在东州建立了第一所理工学堂,乔微为其取名为:

    格物书院。

    乔微不仅在格物书院授课,并且还编纂了第一本大周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周民要术》。

    这三年乔微带着学生不仅是学习理工之学,更是对农学极为重视,在《周民要术》的《乃粒》一章中乔微对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改进方法,之后的《

    粹精》一章中对谷物的加工过程也做了该尽和记录。

    蔺知州看到此书后大赞道:“妙识之才,天下无二!”

    之后蔺知州更是下令让整个东州开始以此书为教,让各级官吏学习农学要务。

    再之后乔微将此书进献朝廷,元和帝更是为此书提名为“农学之最”,更是言“农学为天下本”,之后农学之书开始被大肆弘扬,农学在大周逐渐被重视。

    接下来,乔微调任其他州任长史、知州,最后终于在七年后调任回京。

    在这期间,乔微为大周培养了近百名农学大家和算学大家,还有各种理工学说之人,这些人纷纷投身于水利、建筑、冶炼等行业,特别是水利上,乔微走到一个地方一定会治水,其他官员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周兴修水利,百姓免受水灾旱灾之苦。

    每到一个地方,乔微基本上都会收到万民伞。

    等到乔微归京的时候,除了母亲江氏和婢女,所带的还有四把万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