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大明当皇孙在线阅读 - 第12章 削藩

第12章 削藩

    比朱雄英还小一岁的朱植,看见朱雄英进来,眼睛一亮,背着手走了两步,装作一副小大人模样,接着手握拳头轻咳两下,一脸的坏笑:

    “雄英来啦?来!叫声叔叔听听!”

    朱雄英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撇了他一眼:

    “我看你是又皮痒痒了!”

    “之前是谁?我把谁揍得抱着我的腿哭着嚎着,雄英,英哥儿,英大爷的叫,说自己再也不敢来着?”

    朱植脸色顿时一僵,讪讪的说:

    “那是我的威武将军拳还没练好!”

    “再说了...”朱植声音越来越小,有些不确定的说:

    “你是父皇的心尖尖儿,真要是把你揍出个好歹,父皇和大哥还不得揍死我!”

    朱植咬咬牙,正要再说两句狠话,却被一旁走过来的朱桂狠推了一把:

    “去去去,小孩子一边儿玩去,充什么大瓣蒜!”

    朱植被推了一个跟头,满脸的不开心,嘴里嘟囔着:

    “看我小,就知道欺负我....,等我长大了,我...我...我也非推你一跟头!”

    朱桂听见了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扭头对朱雄英说道:

    “雄英,前两日你落水了,可给咱哥儿几个吓坏了,身子可好些了?”

    这句话一出,连一旁认真看书的朱椿也看了过来,一脸关切的样子。

    “嗨,多大点事儿,我是谁?威风凛凛的雄英大爷”

    “铁罗汉活金刚!”

    “御花园屁大点池子,我浇泡尿都能填满喽!”

    “看来真是没事了,都有闲心呲牛皮了。”一直没说话的朱柏笑了笑道。接着心有余悸的说道:

    “头回看见母妃发那么大的火,那天晚上我在外边跪了整整三个时辰,三个时辰呐!”

    朱柏虽说年长几岁,却无半点稳重,自小就是个不安分的性子,朱雄英落水那天,就是朱柏撺掇的。

    朱椿没兴趣,朱楧不敢去。

    最后只有朱柏,朱雄英,朱桂,朱植他们四个,趁着大中午没人,跑到了御花园浅水滩,想着水浅,不至于出什么事儿。

    结果朱雄英水性不甚好,一猛子下去,差点折到那,这时候几个小王爷全都麻了爪。

    要不是老太太挂念大孙,差人出来问问,看朱雄英下学还不回去吃饭,朱雄英就要在水里泡浮囊了。

    宫里谁都知道,朱雄英是老爷子的心头肉,后宫的几位娘娘生怕老爷子迁怒到自家孩子身上。

    是以等几位王爷回到后宫,老爷子倒是没说什么,几位娘娘倒是对他们仨好一顿收拾。

    朱柏跪了三个时辰,而朱桂,朱植手都被打肿了,最早那会儿,几乎连筷子都拿不住。

    看着朱桂朱植两只几乎肿了一倍的小手,朱雄英不禁有了一丝愧疚:

    “呃...”略一沉吟:“前些时候傅友德他们打下了元梁王府,皇祖母那有云南贡上来的冰片和麝香,都是上乘的货色,回头我让墩子给你们送去些!”

    说完,轻轻揉了揉朱植的小手,吹了口气:

    “还疼不?”

    一向脸皮贼厚的朱植感觉手心有些痒,不由得把手背在身后,罕见的有些扭捏,不好意思的说道:

    “早就不疼了,将来我可是要做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这点伤小意思!”

    才七岁的小脸就满满的桀骜不驯。

    朱雄英叹了口气,明白了朱允炆为什么屁股都没坐稳就急着削藩了。

    身边一群文臣儒生,自己于国没有大功,于军没有声望,于朝没有恩威。

    不过是老爷子凭着手腕和威望强推上去的。

    亲娘是文官家的姑娘,姥爷吕本活着时做过最露脸的官也才到刑部侍郎和太常寺。

    清贵是清贵了,可要念着能给后宫中娘俩有啥助力站脚,那是妄想。

    就这,洪武十年还翘辫子了,要不是看着太子爷的面子,在宫里这个势力窝,早让人挤兑走了,

    淮西那群老家伙除了老爷子和朱标谁都压不住,根本都不尿他,看见他眼皮子都不夹一下。

    再加上这群叔叔各个都是能打的主,不削藩,估计觉都睡不好。

    要不是老爷子晚年拼着名声不要,把当年打天下的老兄弟一个个撂倒,都轮不到朱棣靖难,就一个蓝玉,就能把他扒拉下来,换朱允熥当这个皇上。

    不过这种削藩手法也太愚蠢了,哪有这样的,削藩要么削权,要么削军,要么削钱。

    可朱允炆朝着人头削,搁谁谁不反。

    当然,以四叔的性子,削不削藩,多半都要反,但是如果不是朱允炆逼的急了,谁愿意装傻子吃猪粪。

    不过由此可见,朱允炆政治手段多么愚蠢,老话说得好,政治是把朋友整的多多的,把敌人整的少少的。

    可朱允炆上台一系列的操作,都怀疑是不是出了脑疾。

    削藩,藩王阶层得死了,不拖后腿就已经是好的了。

    而老爷子的手法,跟勋贵武将联姻,笼络功臣,可朱允炆不喜欢武将,所以勋贵阶层也得罪了。李景隆也是跟着徐达打过好几次仗的人,到了靖难,整个一出工不出力。

    照理说,你不喜欢武将,那文臣儒士总得贴心贴肺的帮忙了吧。

    不,朱允炆告诉你,朕不要。

    朕就喜欢刺激。

    刚登基月余,就听了方孝孺的建议,取消了老爷子设立的南北榜。

    那个时候,北方学子想博个出身可不容易,南方富裕,且战乱少有波及。

    不像北方,本来税赋就重,又兼有马政,前元又退耕还牧,致使大量良田都种上了牧草。

    再加上刘福通韩林儿在山东河南等地祸祸的够呛,整个北方都打烂了。

    本来就困难,还取消了南北榜,北方士子豪绅看不见出路。

    记得四叔靖难的时候,北方士绅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才给人才。

    再加上四叔也不是个草包,整天跟元人在草原上打仗,带兵打仗很有一手。wap.

    听北平传回来的信儿,四叔还经常冲阵,那可是个玩儿命的活计。

    整个天下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都给得罪完了,朱允炆输,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翻遍史书,不会找到一个比自己这个弟弟更愚蠢的皇帝了。

    哦,对,那个晋惠帝司马衷除外,天生就是个傻子。

    不过现在我没有死,四叔就算反了,定然也翻不起浪花。而淮西那些武夫,多半也落不到身死族灭的下场,老爷子也就不用担上兔死狗烹的名声。茶书金鱼的回到大明当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