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大明当皇孙在线阅读 - 第161章 寿宴之上(二)

第161章 寿宴之上(二)

    说着又整了整衣冠,肃然的向朱元璋一揖到底:

    “皇长孙体恤百姓、不辞辛劳,堪为大明楷模,臣等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

    “呵呵呵...”朱元璋笑了一声,扭头看向朱标:

    “太子,朕的大孙,你教的好啊”

    朱标慌忙行礼:

    “儿臣不敢居功,雄英...全靠父皇母后栽培...”

    朱元璋摆摆手,扭头看向朱雄英:

    “大孙,你接着说”

    看着朱元璋鼓励的眼神,朱雄英接着说道:

    “孙儿以为,这印着指印的绢帛,不只是一个物件儿,却是印在百姓心中的一杆秤,更是洪武善政在百姓心中扎根的见证”

    “圣人有云,其政稳稳,其民淳淳...”

    “所谓有了政治宽厚清明,所以有了百姓的纯朴忠诚”

    “这一个个的手印,又何尝不是我大明朝君明臣贤、万众一心的真实写照!”

    “更是大明远迈前元的见证,亦是百姓对于皇爷爷的感恩之心,是天下的民意丹心,赤子之情!”

    说到最后,朱雄英一撩袍子跪下:

    “孙儿借此一片民意,唯愿陛下万寿无疆”

    “好!”朱元璋暴喝一声,看着臣工们笑着:

    “咱大孙说的多好!啊?”

    大臣们都不是蠢蛋,气氛既然都已经烘托到这了,在朱标的带领下,异口同声的说道:

    “臣等亦是如此,唯愿陛下万寿无疆...”

    “呵呵呵,都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朴仁勇:

    “把这个绢帛...不,这个叫...民心一片裱起来,挂在咱的书房里头,咱要天天的看,日日的瞅”

    “呵呵呵,大孙”朱元璋笑了笑,扭头看着朱雄英:

    “第二件是啥?拿出来让咱瞧瞧”

    “是...”朱雄英扭头拍了拍手掌,赵墩子和李忠抬着一袋子粮食走了过来,看他们吃力的样子,这袋粮食怕不是得有五十斤上下。

    罕见的,朱雄英有些羞臊,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

    “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还是那一千口子百姓...”

    “孙儿挨个看了他们家的米缸,如果他们仓中禀实,孙儿就会小小的...捏他们一扭扭的米,左右不过十几粒米,最后积攒了一袋”

    “所以这次,孙儿起名叫万民朝天粥...愿我大明百姓五谷丰登,粮谷满仓...”

    “好,好啊”朱元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他是从那个饿死人的年代过来的,他一贯的理念就是金银万千,不如仓府禀实。

    朱雄英小小年纪又长于深宫,没有吃过苦,却能如此深刻的领会到这个道理,他现在对这个大孙子是越来越满意了。

    想了想站起身问道:

    “光禄寺徐兴祖何在?”

    “臣在”

    朱元璋指了指那个米袋子:

    “去把这袋米煮了,让他们都尝尝”

    说着虎目扫过下列的群臣:

    “你们都是沾了咱大孙的光,能够喝上这一碗万民粥!”

    “这是百姓的意志,是百姓对咱朱皇帝的爱戴,不光你们要把他喝光,一会儿也要给咱盛上满满一碗”

    “臣等遵旨”大臣们非常高兴,这种上午酒宴,要是喝酒的时候,能够有一碗热乎乎的粥暖暖胃,那就太舒服了。

    六部的尚书、侍郎,还有东宫的一些教书先生,还有翰林院都察院,这些书生出身的文官,都是一副赞许的目光看着朱雄英。

    他们这些传统的儒家出身的官员,人生理念就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然,在老爷子这,他们没人敢开口说君为轻,但是也不耽误他们欣赏朱雄英这种爱民恤物的品质。

    甚至刚才因为朱雄英的表现,让刘仲质、朱善、刘三吾等一众东宫的师傅,看着身边的同僚,只得掸了掸袖子,一副显摆的样子。

    正在这时,朱元璋扭头温和的看着朱雄英:

    “知道百姓不容易,知道去看看他们”

    “你能有这个心,咱比过一百个大寿还要高兴!”

    说着,冲朱雄英招了招手:

    “来,坐咱身边”

    “是,孙儿遵旨”

    等朱雄英坐过去的时候,朱允炆和朱允熥的寿礼已经献完了,朱允炆是一本儿自己写的孝经。

    而朱允熥的寿礼...乖乖,看的朱雄英瞠目结舌。

    他分明画的是一个猴儿,非说那是画的老爷子...

    之后就是驸马们的寿礼,这群驸马基本上都是武勋的子嗣,像今年刚成亲的李坚、陆贤,他们的爹就是都督府的指挥佥事李英和吉安侯陆仲亨。

    不过也不尽然,像另一个今年成亲的驸马王宁,就跟武官不搭档,是大户人家的儿子。

    不过倒也是一表人才。

    朱雄英看的清楚,虽然这群驸马是以大驸马李琪为首,可有什么举动都会下意识的看一眼二驸马梅殷。

    梅殷他爹梅思祖是个开国的侯爵,但是也远不如大驸马李琪他爹李善长。

    但是关键他媳妇宁国公主厉害,比朱标小九岁的亲妹妹,是马皇后的亲闺女,朱雄英看见了也要管她叫一声姑姑。

    有着这一层关系,梅殷的爹虽然已经死了,可在朝在野的官员都会高看他一眼,给两分薄面。

    大伙儿都拎得清,给他面子就是给太子爷面子。

    这群驸马的父辈,看到儿子可以单独独与朝臣,以家人的身份向皇帝贺寿,他们面上甚是光彩,都是一副与有荣焉模样。

    虽说往家里娶个公主就是娶个活爹,每天起床啥事不干得先给自己儿媳妇见礼是一件非常操蛋的事儿。

    但是话又说回来,也是个护身符,万一家里碰上个什么灾什么难,凭皇帝的女婿身份,也能有个填对...

    再加上朱元璋也大方,对于女婿也都是大胆录用,像是梅殷。

    这时候的驸马可不像是后来那种活泼夫,跟媳妇上个床还得贿赂内官。

    有的没钱贿赂,还不能去青楼...

    女儿哭真心实意,女婿哭黑驴放屁,皇帝老子杀女婿丝毫不会手软。

    有时候又有生理需要咋办?最后只能是找个娈童,就是男男啊。

    “呵呵呵”因为自己闺女的缘故,朱元璋对他们这些驸马也高看一眼,笑呵呵的收下礼物之后,又念叨了几句家常才让他们退下。

    而勋贵们都知道老爷子的脾气,再者今年朱标还特意的传了话。

    没有那么的张扬,送的是些自家腌的咸菜,织的布,酿的酒,晒得柿饼,都是一些土特产。

    吃肉可以,但是不能吧唧嘴,这也是他们武勋被文官弹劾几十次之后才长的记性。

    而文臣们是真穷,都是些自己写的祝寿诗词,画的小画,什么江山揽胜图、松柏长青图之类的。

    蓝玉也没送什么好东西,但是他经过朱雄英的指点,别出心裁,带着常家的三口人,亲自给朱元璋玩儿一出舞狮子。

    杂耍给皇帝看,不丢人。

    最后从狮子嘴里吐出来两个横幅,万寿无疆,千秋吉祥。

    倒是让朱元璋大感快慰,感叹道蓝小二总算是办了一件好事儿。

    兴致上来了,还亲自给赏了一杯酒。茶书金鱼的回到大明当皇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