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真假之谜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真假之谜

    看着眼前的两只宝鼎,唐疑庵大吃一惊。

    周丹泉带来的这只鼎,竟然与真鼎一模一样。

    如果不仔细察看,根本无法区分。

    只不过真鼎更有神韵,做工也更加考究。

    唐疑庵问他从哪里得来的鼎,周丹泉说,你难道忘了我的父亲是有名的瓷工?

    我亦自幼喜好仿制古器,且拜过名师学艺。

    唐疑庵恍然大悟,对周丹泉的记忆力和工艺水平非常佩服。

    随即以四十两白银,买下了这只仿鼎,收藏起来。

    此后,他便将真鼎秘藏起来,从不示人,如有人来观赏,便以假鼎应付。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入神都,明王朝危在旦夕。

    据传,这只定窑瓷鼎在家族传承争夺时,被打碎了。

    不过,如果真碎了,陈文哲也就不关心这个,也更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事情。

    就因为有真假二鼎,所以还有说打碎的是膺品,真品为潞王朱常洛所得。

    后来清军攻入杭市,潞王的侍从情急之下,便将这只鼎沉入钱塘江中。

    时至今日,真假瓷鼎均已下落不明。

    而这也成了考古学上的一个千古之谜,只不过,现在这個谜团,好像要被陈文哲揭开。

    因为他好像看到了一件瓷鼎的最后归宿,只不过他不知道,这件瓷鼎是不是那件定窑真品,因为它还有可能,是那件明代仿制的赝品。

    所以,事情并不如陈文哲想的那么简单。

    他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确实是一件仿青铜器瓷鼎。

    看着隋侯之珠内部那件瓷鼎的图片,陈文哲还真是感觉十分惊艳。

    仿三代青铜器的五彩饕餮纹瓷鼎,特别是五彩,真的让人看得如梦似幻!

    当然,这里的五彩,肯定不是后世的五彩瓷。

    它应该是一种窑变现象,所以看着其上的饕餮,居然能放射出五彩光芒。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是通过图片,给陈文哲造成的视觉效果。

    就好像是有一道光束,照射在这件瓷鼎之上,反射出来的五彩光芒。

    “对了,这是一种反射光,而不是真正的五彩,也不全是窑变,但里面确实有窑变!”

    看到这里,陈文哲想到古籍之中对于这件瓷鼎的描述。

    五彩的饕餮,吞云吐雾,白釉光洁如玉,熠熠生辉!

    北宋的瓷鼎可是稀有,到了南宋,其官窑瓷鼎就不在少数了。

    只不过南宋官窑的瓷鼎,在外观上也是仿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

    那么,宋元瓷器为何借鉴青铜器造型?

    还是说北宋,北宋时期,统治者鼓励经学。

    为巩固统治之需,倡导复古三代礼制。

    所以,当时的政府,就下诏令,让工匠仿照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铸就新庙堂祭器,并向民间诏求大量青铜礼器。

    此时通过图片,看着那件仿古瓷鼎,陈文哲还真不知道,这是一件宋鼎,还是明仿的定窑瓷鼎。

    明末清初的时候,应该是真被打碎了一只。

    可是谁说那只一定就是仿品?万一是那件北宋定窑的真品瓷鼎呢?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不止是没有沮丧,他反而有点兴奋。

    他最喜欢淘宝捡漏了,而这件瓷器的立体三维图像就摆在眼前。

    虽然不如真品在眼前看着真实,但是鉴定一下真伪,只是依靠这份图片,也应该足够。

    这是一件仿品,还是北宋定窑真品,还是先鉴定一下为好。

    如果是真,那就更好,就算是仿的,那也是明代名人仿的,而且有文字记载,这样的古仿,价值也不低。

    更何况,这件仿品就算是在明代,也是真正的精品。

    陈文哲看着隋侯之珠内部的图片,他打算好好研究一下。

    想要鉴定定窑瓷器,肯定要对定窑工艺有很深的认识,要不然肯定不行。

    而鉴定定窑白瓷,肯定首先看釉面的釉质。

    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

    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

    因此,一件定瓷器物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

    如果是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

    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

    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这一点肯定是看不出什么来,因为之前那一件仿品,就是乱真级精仿。

    釉质看不出什么,就看釉色。

    定窑白釉的釉色,最好的肯定是如同象牙之白。

    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

    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

    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

    在有的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

    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

    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只不过,既然是乱真级仿品,这种定窑最简单的特征,肯定能仿制出最好的效果。

    “怪不得在明代就能以假乱真,这就算是仿品,仿的也是真好!”

    看到这里,陈文哲是真心叹服。

    不管真假,这件瓷器做的是真好,也只有见到这种等级的瓷器,才能真正见识到定窑白瓷的一点风采。

    这也就怪不得,一只普通的定窑白瓷钵,就能随随便便的卖出百万人民币。

    “图片要是能放大一些,就更好了!”

    看着旋转的三维立体图片,陈文哲忍不住得陇望蜀。

    没想到,他这么一想,隋侯之珠立即就有了反应。

    只见那只瓷鼎的图片,立即放大。

    此时再看这只瓷鼎,哪里还像是图片,这不就是一只定窑白瓷鼎浮现在眼前?

    此时不要说那五彩的饕餮纹,就连没有纹饰的淡白色纹路,也显得那么清晰。

    “这就是竹丝刷痕?”看着眼前如同实物一样的图片,陈文哲惊讶的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本来只是看图片,他还害怕鉴定不出什么结果。

    现在好了,眼前的图片,比实物在跟前都要来的方便。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