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学神十三岁在线阅读 - 学神十三岁 第12节

学神十三岁 第12节

    奚绣蓝暗道糟了!忘了给老娘带布!

    *

    康妙玟没留意妈妈和姨妈一边打嘴皮官司,一边在厨房做饭。钱外婆年纪大了,再要她整治一桌大菜实属做不到,因此两个女儿回娘家都默认要做饭的。

    康卫国很有眼色,默默搬了个小板凳坐到厨房门边打下手,剥个蒜啊洗个韭菜啊。

    对比起来,另一个女婿完全没有去帮忙的想法,而是跟儿子一起在另一个房间看电视。

    外婆家也是黑白电视机,正在重播春晚。

    康妙玟跟姨父没啥共同语言,跟熊孩子华江更没有共同语言,一会儿去跟外公说了一声,下楼玩去了。

    外公家住在二轻机械厂家属大院,大院里多得是大大小小的孩子,有跳绳的,有推铁圈的,有玩惯炮的,还有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的。女孩子多是玩跳房子和扔沙包,康妙玟觉得还挺好玩的,于是加入一组玩跳房子的女孩。

    跳房子几乎不受场地限制,只需要有一小块平整的地面就能玩。在地面上用粉笔或者红砖砖头画出格子,怎么画格子也有讲究,不能太大,不然跳不过去;也不能太小,至少要放得下一只脚。

    跳房子的用具有时候是一块鹅卵石,讲究的会用面霜盒子装上橡皮泥或是泥土,使得小铁皮盒子有一点重量但又不会太重。将面霜盒子扔在格子里,玩游戏的人必须单脚跳进格子里,将面霜盒子踢到前面一格里。

    跳房子严格来说没有输赢,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状态,如果将面霜盒子剔出“房子”,那就是“失败了”。但赢了的人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奖励,可能就是那种“赢”的快乐吧。

    到了中午,各家爹妈或是兄姐出来喊人回家吃饭,康妙玟也回了外公家,一大家子在一起吃了团圆饭。

    奚绣蓝精神头儿很好,扬眉吐气的,亲切招呼妹妹妹夫,“吃菜吃菜,多吃点。”

    姨妈奚绣娟的脸色有点不太好,但也没说什么。

    吃过午饭,两姐妹互相给了对方孩子压岁钱。

    外公外婆各自都给了两个外孙压岁钱。

    康妙玟拿到压岁钱便交给妈妈保管,而华江当即拆开红包点钱,闹得奚绣娟脸上下不来,赶紧拽着华江走了。

    奚外公说:“玟玟不错,这次考了年级第一,是我们家的小状元。”

    从枕头下面摸出一小卷钞票,都是1元和5角,“拿去,买点糖。”

    “爸,玟玟都是大孩子了,不怎么吃糖了。”奚绣蓝看着那一圈零钱,心里怪不好受的。老两口一个月退休金有100多元呢,只是钱外婆一直很节省,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老头手里没几个钱。

    “那给买点补脑子的,核桃,好吃,给孩子买点。”奚外公把钱硬塞到康妙玟手里。

    “外公,你对我真好,等以后我挣了大钱,给你买好吃的好喝的。”康妙玟笑眯眯的说。

    奚外公笑嘻嘻,“好好,我等我们家玟玟长大了赚大钱。”

    *

    回家路上,奚绣蓝昂首挺胸,一直精神十足。

    康卫国小声说:“你妈今天高兴着呢!你拿了年级第一,全满分,她恨不得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康妙玟不由得咧开嘴笑了:妈妈也很好玩嘛!理解理解,多年来她总被生了“带把的”的妹妹压了一头,如今可以大吹特吹女儿的年级第一,看来今天是大获全胜呀!

    安徽素有文风,“桐城派”就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出过若干大家。到了现当代,安徽学生也以聪颖、勤奋而著名,安徽孩子会读书/会考试是出了名的。

    不管什么年代,读书好、会读书的孩子都会得到他人的另眼相待,“别人家的孩子”是其他孩子的噩梦,是自家父母长辈炫耀的资本。

    *

    过了年初二就是往亲戚朋友家拜年的日子,奚绣蓝是姐姐,因此每年都是奚绣娟一家过来给姐姐一家拜年。奚绣娟没带菜,带了一包大白兔奶糖、一盒烘糕、一盒寸金,一兜子国光苹果,一兜子橘子。在1989年初来说,也是一份很拿的出手的礼物了。

    奚绣娟好面子,好面子的人不愿意落话柄给别人,亲姐姐也是一样,因此面子工程一定要搞的。

    好面子的人也比较好拿捏,看起来奚绣蓝也比较能拿捏妹妹。

    *

    大年初五,康妙玟回学校上补习班。

    仍然是小程老师给她上课,上午上高一下的数学课,下午刷题。差不多是一天一个单元的进度,公式和题型讲的飞快。

    课间休息的当儿,程老师为她简单介绍了高中部的情况。高一每个班人数更少,每个年级5个班,人数大概是200人左右,每个年级有3名数学老师,高一是陈老师带数学兴趣班;高二也差不多,是一个姓铁的老师带数学兴趣班,也就是竞赛班;高三就要全力冲刺高考了,反而没有竞赛班。

    高一数学兴趣班已经学完高一数学,下学期开学要开始学高二数学,预计在7月底学完高三数学,9月是高中数学联赛暨奥数初赛。

    高二到下学期基本就没啥竞赛了,有精力的可以刷一下高中数学联赛,哪怕进不去冬令营,省一等奖也是不错的。总结就是中学阶段能刷的竞赛都去刷一下,如果时间上有冲突,那么选更有把握冲一等奖的竞赛。

    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

    *

    开学报到,赵老师带她到高中部去见了高一一班班主任,抄了高一一班的课表。不过上了一周课之后,陈老师便带她去高二一班,她的数学水平已经超过了高一。

    高二一班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铁老师,康妙玟带了自己从春节后做完的所有试卷给铁老师看。

    铁老师翻了翻试卷,另外翻出一张试卷给她,“给你30分钟,能做多少做多少。”

    一边跟陈老师说话。

    “怎么?你教不了了?”铁老师说。

    陈老师呵呵一笑,“哪里,就是她进度太快,我不能只顾着她不顾其他十几个孩子。”

    “其实送我这来也不能更好一点,我手里这些孩子已经学完了高中数学,去年联赛吧也就那样,这学期就剩下一半来上兴趣班,其他的都要冲刺高考了。”

    康妙玟心想:卷,真是太卷了!

    “那不是还有几个吗?”

    铁老师手指敲着桌子,沉吟片刻,“我也能带,但她下半年参加竞赛算谁的?”

    “初中联赛算赵老师的,高中联赛算你的。”陈老师倒是很洒脱。

    铁老师挑眉,“一年内考两个大赛?我担心她压力太大。”

    “她还小呢,今年不行还有明年。至于高中联赛就更不急了。”

    “怎么不急?她要是被哪家学校看上了,特招了呢?她能在高中待几年?还能不能留在咱们附中?”

    陈老师不说话了。

    外校挖优秀学生那也是下狠劲儿的,以康妙玟现在的知识水平来看,可能只会上到初二就要跳级,或是提前参加中考。到哪所中学去上高中那就很有讲究了!

    康妙玟也有点茫然。铁老师比较现实,比理想主义的小程老师老练多了,上来先问指导老师的归属问题。学生拿到全国性竞赛的大奖,指导老师有单独的奖励,很实在的就是发奖金。

    特招?这在康妙玟来说简直是想都没想过的。

    不过她什么也没说,做完试卷便将试卷放在一边。

    *

    下周一,康妙玟到了高二一班。

    高二一班平均年龄17岁,比她大了5岁。尽管她的个儿已经长到160公分,但一眼看过去,还是一张孩子的脸。

    铁老师带她进了教室,让她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座位上。

    一整个小组全体往后挪了一位。

    “这是初一的康妙玟同学,从今天开始,康妙玟就在我们高二一班上数学课。”

    不知道是谁“哇”了一声,有个男生笑嘻嘻的说:“这么说小妹妹是数学天才喽?”

    康妙玟扭头看过去,“也许是吧。”

    学生们都笑起来,看上去班级气氛不错。

    铁老师笑着说:“康妙玟年纪小,你们不要欺负她。她其他科目还要回到初中部上,不会总在班上。好了,下面翻到第三单元,第28页。”

    第14章 享受 “开小灶”的好学生

    “康妙玟!”

    她一回到初一三班,坐她后面的冯婷婷便喊她。

    “啥事?”

    “高二一班啥样?”

    “就……那样呗。你关心高二干什么?”

    冯婷婷笑嘻嘻,“不干什么,关心关心你。他们有没有欺负你?”

    “课间你不下去玩吗?”

    “张娅宁不在,我懒得下去。”

    “张娅宁呢?”

    “英语老师找她。”

    “找她干嘛?”

    “不知道。”

    康妙玟放下书包,拿出作业,“我去交作业。”

    上午第一节课就是高二数学,她直接去了高二一班,作业还没交呢。

    到了教师办公室,把各科的作业本交到授课老师的桌上。交到英语作业,金老师说:“英语方面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没有什么问题。”

    金老师点了点桌上的磁带,“家里有录音机吗?你和张娅宁一人一盒拿回去听听。英语就是要多听、多说,千万不能学成哑巴英语。”

    老生常谈但是真理。

    “谢谢老师。”

    康妙玟和张娅宁分别拿了一盒磁带。

    *

    “你家有录音机吗?”张娅宁问。

    “没有。我家过年前才买了冰箱,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钱买录音机。”

    张娅宁不说话了。张家有录音机,这个时代属于小家电里的“大件”,小孩子也不可能随便决定这种大件借不借给别人,再说她自己也要用呢,家里姐妹三个要用录音机都得排队。

    “我回去问问我妈妈,让他们攒钱买一台。”

    老师给成绩好的学生“开小灶”不是什么新鲜事,康妙玟只是奇怪,现在磁带卖得挺贵,10元一盘,金老师还怪舍得的。